【想望家園】聰明小城恩荷芬 荷蘭人如何玩創新?

撰文/林佳禾(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安培淂(經典雜誌攝影召集人)

月初,陽光下仍有沁涼的冷風一陣陣襲來。我們在荷蘭國境之南的北布拉邦(Noord-Brabant)省,充分感覺到這國家短暫如幻的夏天,正在一步步溜走。

比起擁有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等重要政經中心的蘭斯台德(Ranstad)地區,布拉邦雖位處通往比利時、德國等鄰邦的交通樞紐位置,卻不在一般外國人所熟悉的荷蘭旅遊地圖上。其中,這個區域最「大」的城市恩荷芬(Eindhoven),也不過是一個人口二十來萬的「小」地方,但在荷蘭這個城市發展相對平均的國家,規模卻已經排上第五了。

用人口來描述一座城市,太抽象也太過簡化,但要找到恩荷芬一聽就能讓人領會的特色,實在也不容易。它整齊乾淨,市區範圍不大,相當適合步行。它對單車騎士非常友善,若從城市的一頭要到另一頭,騎單車完全不比開車慢到哪去。它的環境稱得上「綠」,出了市中心隨處可見放牧的牛羊和成群的雁鴨。「水」也是不缺的,它有一條名喚多默爾(Dommel)的小河流貫南北,還連接著舊時商貨往來、通往鄰近城鎮的人工運河……總而言之,恩荷芬是一座宜居的城市,它符合人們印象中荷蘭城市的典型,但又更低調內歛。

透過這些描述,想必這座城市對你來說……還是非常陌生。沒關係,恩荷芬還有最後一著殺手鐧──你至少聽過飛利浦(PHILIPS)吧?一個非常可能出現在你家燈泡、電動刮鬍刀或CD音響上的名字。一百二十多年前,這個曾經領銜打造人類現代生活的跨國產業巨人,就是從這裡開始發跡。對大多數荷蘭人來說,恩荷芬就是飛利浦,飛利浦就是恩荷芬,關於一座「聰明小城」的故事,正是要從這裡開始說起。

飛利浦之城

「恩荷芬幾乎是飛利浦一手打造出來的!」參與恩荷芬多項發展計畫已有十多年經驗的資深規畫師范西蘭(Jean van Zeeland),在一個涼爽的午後陪我們步行認識這座城市。他開門見山這麼說,其實一點都不誇張。比起其他鄰居,例如西邊的堤堡(Tilburg)在十九世紀初已是荷蘭的紡織業之都、東北邊的省會丹博斯(‘s-Hertogenbosch, 簡稱Den Bosch)更是一座中世紀古城,一八九一年飛利浦家族來此成立第一家燈泡工廠時,這裡只不過是有煙草和紡織產業活動的幾個小村子而已。

為飛利浦建立基礎的關鍵人物是安東.飛利浦(Anton Philips)。有工程背景又具商業頭腦的他,在父兄草創之後才加入家族事業,但很快就幫飛利浦打開歐洲市場,更在一九一四年建立第一座實驗室,讓飛利浦在X光和真空管兩大研發浪潮上占得先機,大致勾勒出它後來在照明、醫療和家用電子產品等領域引領風騷數十年的格局。一九二○年代起,飛利浦不斷拓展產品線,在燈泡之外,陸續跨足收音機、電視機、刮鬍刀和X光設備的設計與製作,廠辦用地和生產規模迅速擴張,也徹底改變了恩荷芬的面貌。它整併了鄰近的幾個村子,人口在十多年間倍數成長到了十萬人以上,始見今日的城市規模。飛利浦身為地方經濟支柱,一定程度上負擔了許多公共服務,除了廠房和辦公室,也建設大量住房與社區設施,甚至經營員工日常生活需求所衍生的各種民生事業。

以火車站為中心,將恩荷芬分為東西兩半,東半部沿著多默爾河是一片綠帶,也是早期飛利浦家族、商賈仕紳們居住的地區,西半部則是以飛利浦為首所發展的一大片廠房、辦公空間與勞工階層的生活空間。

從市中心向西行,不需十分鐘腳程,就可到達飛利浦體育館(Philips Stadion),這是世界知名的PSV(Philips Sport Vereniging, 飛利浦聯合體育會)足球隊的主球場。一九一三年,這支足球隊就是飛利浦為了提供員工育樂生活所成立,去年剛過一百歲生日,仍是荷蘭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強隊之一。范西蘭帶我們走到球場另一側,街道兩旁立著兩根門柱,左邊寫著飛利浦,右邊寫著村(dorp),緊挨在球場旁的一大片低矮社區,就是所謂的飛利浦村(Philipsdorp),過去是基層員工聚居的社區,如今則成為住房協會(housing associations, 經營社會住宅的非營利組織)名下提供的出租住房。從這裡再往城郊走去,就進入飛利浦過去最核心的研發與生產基地。熬過二戰期間深受砲火轟炸的威脅,戰後的飛利浦很快就重整旗鼓,尤其在影音科技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世界上第一捲卡式錄音帶、第一張CD光碟,都是在這裡誕生。

在飛利浦的黃金年代裡,數以萬計的工人每天從火車站下車,步行走向錯落散布在城西的工作地點,那曾是恩荷芬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意象。

如今,站在火車站前向右望,前方不遠處,屋頂上掛著PHILIPS的大招牌、被暱稱為「白女士」(Witte Dame)的偌大建築,仍會立刻進入視線。向她走近,先得穿過以紀念終戰回歸而命名的「九月十八廣場」(18th September Square),此時很難不注意到立在白女士跟前、被暱稱為「泡泡」(Blob)的後現代建築,那是恩荷芬近年再造市中心商業區計畫的一部分。若是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造型前衛的「泡泡」雖然吸睛,但卻擠在廣場的一側角落裡,像是刻意半隱在一旁的樓房身後,不敢掠美白女士。范西蘭笑說:「沒錯,它原本應該更凸出於廣場之上,但市議會堅持必須一出火車站就能清楚看見白女士,要求建築師改設計。由此可見飛利浦在恩荷芬多有分量!」

從工業城到智慧港

在一個陽光難得露臉的早晨,我們來到市政廳,準備一會兒要赴的訪談約會。當提早抵達的我們在廣場上東張西望,想找個適合的地方坐下,身旁出現一位戴著波西米亞風格軟帽、打扮很有特色的女士,停好了腳踏車,轉頭微笑著向我們問了聲早。沒料想,後來當接待的市府公關領著我們到了辦公室,一打開門,才發現稍早巧遇的人竟然正是我們的受訪者──副市長瑪莉.安.薛爾絲(Mary-Ann Schreurs)。

薛爾絲雖然出身在市議會中只有少數席位的小黨,但卻是相當資深的議員,二○○○年以來曾兩度獲邀出任實際主掌分項政務的副市長一職。前一次,她負責恩荷芬地區的空間規畫,這一次,甚至更為前衛,她手上統理的工作橫跨創新、設計、文化與永續發展,幾乎將恩荷芬當前的重點工作一網打盡。

她與我們分享的故事,得從恩荷芬的危機開始說起。「一九九○年代初期,恩荷芬的兩大經濟支柱都陷入了大麻煩。達福(DAF)卡車宣告破產,被美國公司收購,飛利浦則是幾乎破產,緊急向荷蘭政府求援,經過協商,雖然沒有倒但大幅裁員,當時恩荷芬真的很慘。」薛爾絲回憶:「那是歐洲『製造時代』的結束,所有生產活動都離開了,必須找到新的發展動力。當時歐盟提供了一些資金,為了有效運用那些錢,大家必須開始合作。」

於是,以恩荷芬為首,二十一個北布拉邦省的城鎮結盟組成「恩荷芬區域合作聯盟」(Samenwerkingsverband Regio Eindhoven, SRE)。薛爾絲談到:「我們提倡一個『三螺旋』(triple helix)的模式,其實就是官、產、學合作,把企業和教育機構拉進來一起推動地方再發展,政府的角色不再是『主導』而是『整合』,確保其他部分可以運作得起來。」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發展出一個稱為「智慧港」(Brainport)的口號,希望帶動地方經濟從「工業製造」向「知識經濟」轉型。

故事說到這邊,其實沒有特殊之處,類似的轉型口號與發展願景,很多地方都喊過,也想過──但恩荷芬勝在確實做到了。歐盟資金在他們手上發揮了最好的利用,薛爾絲相當驕傲地說:「當時平均每投入一元荷蘭盾(Guilder),我們可以得到十一元的收益,這甚至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二○○四年,荷蘭政府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到恩荷芬「智慧港」,稱其與阿姆斯特丹「空港」、鹿特丹「海港」並列荷蘭經濟發展的三大重點區域。同時,恩荷芬市政府也與民間聯手成立了以智慧港為名的經濟發展公司,這在台灣可能難以想像,但對於荷蘭這個擅長做生意、喜歡靈活新手段的民族來說,卻如呼吸般自然。曾比較研究恩荷芬與新竹科學園區的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助理教授黃偉茹談到:「基本上這就是一家公營的發展公司,但上面有個基金會,其中的委員會以市長為主席,再平均分配官、產、學代表,直接指導智慧港的計畫,再由地方政府負責執行。」

十年過去了,這個發展模式顯然收到不錯的效果。恩荷芬地區如今成為歐洲知識經濟和科技研發的新興中心,每年能產出荷蘭全國逾四成的專利,甚至曾被譽為「世界上最聰明的區域」之一。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恩荷芬小檔案】

  • 區域面積:88.87平方公里(恩荷芬區域合作聯盟[SRE]1457.81平方公里)
  • 人口:221,402人(恩荷芬區域合作聯盟[SRE]725,000人)
  • 人口密度: 2492.3人/平方公里(恩荷芬區域合作聯盟[SRE]497.3人)
  • 地理位置: 荷蘭南部北布拉邦省的東南部,靠近與比利時的國境邊界。
  • 產業: 二十世紀前以農業、煙草業和紡織業為主,二十世紀後發展出照明、交通、醫療和電子產品等製造業,晚近則有科技創新、創意設計的知識產業興起。
  • 交通: 有機場,但以火車與公路交通發達,前往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比利時的布魯塞爾(Brussels)、安特衛普(Antwerp)以及德國的杜塞道夫(Düsseldorf)等重要商業城市,車程都在兩小時以內。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收音機的造型火車站 ↑ 一九六○年代改建的恩荷芬火車站,是依飛利浦收音機的造型所設計,站前廣場上則有安東.飛利浦的雕像矗立,在在說明了這座城市的身世。
太陽能板融入造景的生態池 ↑ 以太陽能板融入造景的生態池,加上一片翠綠,不只是科技大學校園一景,也是恩荷芬轉型方向縮影。
幼托服務 ↑ 高科技園區是「開放創新」的典範,園內不只環境宜人,幼托等服務更是貼心。
堅實基礎 ↑ 飛利浦雖面臨經營危機,不斷重整、出售其事業體,但仍致力生活、醫療與照明科技等核心領域的創新,也讓恩荷芬的轉型發展保有堅實基礎。
空間再利用 ↑ 曾是飛利浦最大廠區的「史卓普S區」如今是空間再利用的指標計畫,米其林名廚庫恩斯(Jurgen Koens)受邀進駐。
天馬行空 ↑ 「C區」聚集天馬行空的年輕創造者。
未來生活願景 ↑ 恩荷芬不只是典型的荷蘭宜居城市,透過合作式的創新與應用,它更自詡要為人類未來生活提出願景。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