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世界】四處為家不成國 庫德人的流離百態

撰文/Berengere Cavalier
攝影/Eric Lafforgue

德族人口總數目前接近四千萬,是世界上最大一群流離失所的族群,主要分布於敘利亞、伊朗、土耳其和伊拉克。儘管庫德人歷史中屢屢發生集體遭屠殺、大遷徙和戰爭等悲慘事件,不過他們仍然以好客而聞名。一句庫德諺語說明了一切:「客人是上帝派來的使者。」

古絲路上尋庫德蹤跡

我決定去造訪定居伊拉克庫德斯坦(Kurdistan)自治區和伊朗庫爾德斯坦省(Kordestan)的庫德人。自治政府總統巴爾札尼(Massoud Barzani)希望將庫德斯坦變成觀光勝地以爭取國際認同,他想吸引富裕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國民前來,享受溫和的氣候和道德規範較為寬鬆的旅遊行程。

我的旅程從伊朗的大不里士(Tabriz)展開,這裡是進入庫德族領域的門戶。我立即注意到當地的服飾風格,發現男人都穿著寬鬆肥大的褲子,繫上寬版布腰帶,青少年也穿這種褲子,但搭配足球T恤。婦女則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與德黑蘭隨處可見的黑色服飾形成強烈對比。面紗仍然是少不了的配件,不過指甲上多了彩繪,這算是一種賣弄風騷的表現。許多年輕人的鼻子上貼著繃帶,他們即將要結婚,而且不吝於將剛動完刀的漂亮鼻子示人。這也是財力的展現,因為鼻子整型手術要價一百萬圖曼(折合新台幣約四萬元),被當地人戲稱為「百萬富翁的手術」。

大不里士(中國古稱桃里寺)位於古絲路上,占地二十七公頃的市集人聲鼎沸,大小巷道總長六公里,是中東地區最大的市集之一,販賣種種貨品:地毯、黃金、香料、服飾、蔬菜、異國水果、餐具、各式工具、傳統的庫德鞋,還有俗麗的胸罩竟然就在《古蘭經》攤位旁公開展售。在迷宮般的巷弄中,不停有人把我攔下來,奉上熱茶。如果拒絕會被視為一種侮辱,所以我只好拼命吞飲。中午時我品嘗了當地風味餐abgusht,也稱作Dizi,這種燉菜盛裝在石鍋中上菜,材料包含羊肉、雞豆、洋蔥、馬鈴薯等,用薄餅沾著吃。當地食物不僅止於Dizi,光是烤肉串的品項就可以列出一長串清單:koobideh、joujeh、shishlik、torsh……只有內行人才能分辨究竟(還有唸出這些名稱!)。離開市集後,香料的芳香一路跟著我進了計程車。車子裡擺滿塑膠花和聖像,收音機用最大音量播放出最新的波斯流行歌曲,這裡聽不到西方音樂。二○○五年,伊朗總統艾瑪丹加(Mahmoud Ahmadinejad)宣布散播這種靡靡之音是違法的。

一路上,前後任「伊朗最高領袖」何梅尼(Ruhollah Khomeini)和哈米尼(Ali Khamenei)的壁畫像與汽車廣告並列。到達飯店後,我問司機車資多少錢。他把手放在胸前,回答說:「不用。」我堅持要付錢,他拒絕,這個過程重覆了三次。最後,他才收下我的錢,看起來還相當不高興。後來我才知道這原來是伊朗人的一種習俗,他們在收取付款之前會先拒絕三次。如果我第一次就接受司機的拒絕,逕自下車,那可真是大大失禮了。

星期五是穆斯林的休息日,我前往坎多凡(Kandovan)村。鄉間小路上塞滿了裝載爐具、床墊、地毯和食物的車輛。大遷徙嗎?不,只是去野餐!這是庫德人最喜愛的消遣,每個人都盛裝出門,輕鬆的星期五在這兒可一點也馬虎不得。坎多凡是滿布洞穴的村莊,像是迷你的卡帕多奇亞(Cappadocia, 位於土耳其中部,以奇特的石灰岩地形聞名)。房舍和穀倉都是從石灰岩壁開鑿而成,保持涼爽的長方形住家裝潢簡樸。村民仍維持傳統的生活方式:下田耕作、用曬乾的牛糞當燃料、飼養羊群和蜜蜂,不過觀光業已經成為重要產業,每戶人家都開設了某種臨時性質的旅店。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雅茲迪人 ↑ 自美軍於二○一一年撤軍,伊拉克就陷入一連串宗派衝突。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Syria, 簡稱ISIS)以殘忍手法剷除非我族類,造成少數族群雅茲迪人(Yazidi)流離失所。雅茲迪人是庫德族的一支,信奉融合拜火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古老信仰。長期流離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西部一帶。
庫德斯坦自治區 ↑ 庫德斯坦自治區是庫德族安穩的家園,男人在茶店裡消磨時間。
庫德族傳統聚落 ↑ 帕蘭干保存了庫德族傳統聚落原貌,櫛比鱗次的磚石民居沿著陡峭的山坡而建,日暮時分彷彿與大地融為一體。
加里爾哈雅特清真寺 ↑ 經過多年建造,加里爾哈雅特清真寺於二○○七年落成,建築內部壯麗高聳。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2則 留言

  1. 2017 年 04 月 25 日

    […] (二)包括外國與無國籍人,而因天災人禍被迫逃離家園但受困國內的人無法成為難民,因此:國際社會管他們叫作「境內流離失所者」(如敘利亞、土耳其境內的庫德族);雖然聯合國難民署於1998年提出了《境內流離失所問題指導原則》(Guiding Principles on Internal Displacement),但欠缺法律效力,故各國政府(有時即迫害者本身)極可能根本不屑一顧。 […]

  2. 2017 年 09 月 24 日

    […] (二)包括外國與無國籍人,但受困國內的人無法成為難民。因此國際社會管他們叫作「境內流離失所者」(如敘利亞、土耳其境內的庫德族);雖然聯合國難民署於1998年提出了《境內流離失所問題指導原則》,但欠缺法律效力,故各國政府(有時即迫害者本身)極可能根本不屑一顧。 […]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