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193

撰文/王志宏(經典雜誌總編輯)

便利」似乎是台灣人追求的終極目標,我們有日本人都前來學習的便利商店經營,我們連買屋居家都首選便利的生活機能,我們連醫院看診的便利也成了必然!〈便利台灣〉是《經典》在【我們是台灣】系列對台灣人集體個性中的便利作出深入剖析的篇章。從滿街如雨後春筍的便利商店出現後,因為它講究效率與一致性,追求成本降低而壓低原料成本,於是很快成了過去柑仔店與銀行與郵局的代名詞;但我們旋即發現,為何一個街口有著兩三間的便利商店,太多而無個性,這是不是台灣人一窩蜂的集體性格?因為便利,我們失去了個性,因為便利,我們犧牲了居家環境品質,因為便利,我們成了貪圖眼前短利,而無法看到長遠的未來……。便利台灣也許是個人暢快,更也許是集體失序,我們應該想想,在便利中,我們流失了什麼?

〈文明分野〉,則是【兩岸流動】系列中嘗試分析兩岸集體個性的相同與差異。從台灣一味地批評對岸蠻橫落後,而自以文明自居,是不是兩岸的真實差異?現階段的兩岸不等同於過去的兩岸,更不會是未來兩岸的定論。但是與其沉溺於刻板印象中,而一再自我感覺良好,倒不如去分析與對現象做更深入的觀察,找出差異與共同,《經典》認為這才是兩岸互動的根本之道。

【想望家園】這期談的是曼谷的文化產業。也許我們一直認為泰國的紅、黃衫軍之爭,癱瘓經濟發展陷泰國於動亂間。實際上並不全然,在篤信佛教的無常觀的泰國百姓對政爭解釋為一種無常,如此率性簡明的個性,在上個十年中卻將文創產業推展到舉世囑目。這個文創如何能脫離紅、黃對抗,成了即使是對立政權卻都極力呵護的寶藏,相對於台灣的藍綠對抗,更是值得我們來深入了解與自省。

【空間記憶】是《經典》新闢的系列專題,在我們曾經短視地「剷舊立新」,認為是文明的象徵,我們更被蓄意地教育成泱泱文明古國,而不是確實的四百年胼手胝足台灣島嶼。曾幾何時,台灣的家園記憶竟快速地被醜陋的水泥叢林所取代,所幸有識之士的投入,一些歷史空間被挽救留存並挹注新的經營思維。如親臨現場,時間與空間的交錯,新與舊的遞衍,總能彌補破碎不全的空白記憶,永續家園之夢也有延續之可能!

《經典》恆信:「知曉過去,才能預見未來!」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