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人生】一水多用,點滴珍惜

撰文/釋證嚴

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隨著時間流逝,大地資源也慢慢枯竭。若氣侯失調,久旱不雨,農作物就無法按時播種、耕耘和收成,對民生影響很大。水,是萬物賴以維生,天地間的重要資源,我們應該多一分警覺,節約使用。

據新聞報導,日月潭著名的景點「日月湧泉」,水量充沛時,能噴發兩公尺高的水柱,今年春季卻因降雨量少,不見湧泉,只剩平靜湖面;而附近的「九蛙疊像」石雕,滿水位時頂多露出一隻青蛙,同樣因為水位下降,八隻青蛙清晰可見。雖然近來雨量漸增,但雨水也要下在水庫儲存,才能供應生活用水,否則還是有面臨限水的可能。

不僅台灣如此,國際間亦時見旱象。如印度已連年旱災,農作物嚴重歉收,許多農民被逼得走上絕路;巴西聖保羅市,水庫水位不斷下降,雖積極製造人造雨,仍緩不濟急……這些都是缺水的警訊。

乾旱,確實已成為世界性的問題,但是許多人在生活中卻毫無知覺,時常將水龍頭轉到最大,讓水嘩啦嘩啦地流失,實在浪費。其實,節能省水,可從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做起。

豐原有位從事美髮業的吳師姊,平時除了向客人宣導省水,為客人洗頭髮的水也回收用來沖馬桶、洗地板;馬來西亞經營咖啡店的林師兄,同樣將洗過杯碗的水再行利用。與其因缺水而被迫限水,不如平時就自我限水,點滴珍惜。

慈濟人很早就宣導「一水多用」,連幼童也響應。例如馬來西亞的大愛幼兒園,老師教育學生水資源得來不易,孩子們聽入心裡,付諸行動,將乾淨的水一再利用;回家後,還會與父母分享。試想,孩子能做到,大人難道不行?

地球資源有限,漸漸讓人們警覺,保護自然環境刻不容緩,因此許多人注意到慈濟惜福愛物的精神。美國北加州的聖塔羅莎慈濟聯絡處,日前舉辦志工培訓課程,除了志工出席外,還吸引了當地的學者、科學家前來參與。

其中有位退休的社工詹姆士說,他原本以為佛教只是隱居叢林誦經,參加活動後才了解,佛教是調和己心,進而投入人群付出,撫慰眾生心靈的無明起伏。他們認為慈濟的做法——人人從自身做起,疼惜大地,調和心靈,發揮愛的能量,確實能緩和大環境的崩壞,創造祥和美善的生活。

我們的生活若能循規蹈矩,疼惜、愛護大自然,不過度開發、浪費,大地資源的供給,本足足有餘。與其為享用更多資源而破壞環境,不如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與大地共生息,這也是每個人的分內之事。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