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191

撰文/王志宏(經典雜誌總編輯)

面的陰雨天攝影作品,乍看之下,似乎平凡無奇?但對熟稔台灣的讀者們,細讀中會發出會心一笑:怎麼有人會在大雨中去野柳看女王石?而地上何時開始劃著排隊線?圖中的遊客們似乎是井然有序地排著隊。沒錯,這是對岸的觀光團在台灣每日上演的一幕,不僅是野柳,故宮、太魯閣、阿里山與台北101,每天總有著萬人以上人次的大陸觀光客不畏風雨在台灣四處遊覽。於是對台灣來講,蓬勃的觀光業除了讓部分商家口袋滿滿外,但卻又因為太多的遊客湧入景點讓遊覽品質降低;媒體上更不乏失序的大陸客或是喧囂或是不守紀的新聞。原本是一種自然的觀光行為,也因為對中國的觀點不同,台灣總有兩種不同的對立論調。

「沒有島再是孤島」我們必須了解因著開放而先到對岸的台灣人,近三十年來對中國的了解,也從早年的禁忌陌生到近年來總有百萬以上的台灣人或是商務或是其它理由而長居中國。而現今每年高達二、三百萬以上的中國遊客來台,在短暫的旅遊後,台灣的秀麗景緻、人文內涵是否能讓中國遊客有一份揪心感動呢?

與其一味批評中國遊客素質的同時,有無思索著台灣的軟硬體是否同時配套來對應激增的參訪遊客。〈觀看他人,思想自己〉這是《經典》在【兩岸流動】專題裡與讀者共同思索的課題。

「永續生態社區」是一個複合式的新概念:結合社區行動與追求生態永續。這是一個理性與長期驗證的結果,如果社區能實踐永續生態的理念,那人類對大自然予取予求的現象,將能有效節制。《經典》的【想望家園】專題,精心企畫在紐西蘭與澳大利亞尋訪了「大地之歌」、「克里斯提步行社區」與「威斯特威克生態村」三個或是郊區或是城市或是舊建築改造等不同型態社區的成功例子,也是冀望如此的取樣對台灣島上的有志之士能有著學習的典範。對地大物博、人口稀少的紐、澳兩國,這三個社區的成功,更應該讓在台灣島上的兩千三百萬人的我們汗顏。台灣沒有更多的土地,但我們每日消耗著更多的大自然有限資源,永續生態社區也許是我們建構永續家園的首要條件!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