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鄰亞洲】馬來半島西南海岸 油棕園裏的新希望

在舊麻六甲,中國式建築仍保持原樣
人們依然以腳踏車作為交通工具
穿梭在一排排古老的廟宇與民宅之間
發掘深藏在小城內的歷史遺緒
半島西南部不僅蘊含了馬來西亞的過去
也是今日的心臟地帶
以及產業發展的未來所寄

撰文‧攝影/安培淂(經典雜誌資深撰述)
翻譯/林金源

來馬來西亞多久了?」在由吉隆坡前往芙蓉市(Seremban)的電車上,同行的一個男人這樣問我。「你去了哪些地方?現在想上哪去?」我告訴他,最近十天在吉隆坡進行採訪,而現在要去西南部,也就是馬來西亞最繁華的地區。

過去二十二年來,在備受爭議的前首相馬哈迪(Mahathir Mohamad)領導下,馬來西亞成為東南亞經濟表現最好的國家之一。然而,對於這位鐵腕治國、乾綱獨斷,隻手將馬來西亞推向發展顛峰的強人,並非每個人都給予好評。馬哈迪最受批評的是缺乏民主的領導作風,以及對西方富國的犀利言詞。如今他已經卸任,並聲明完全退出政治舞台。

發掘米南加保歷史

馬哈迪的影響力並非造就今日馬來西亞的唯一因素。馬來西亞的現代歷史,根植於馬來半島的西南部。全馬十三州之一的森美蘭(Negeri Sembilan),是探訪之旅的最佳起點。

在公車總站等了十分鐘之後,諾哈林.哈吉.依布勒因教授(Norhalim Haji Ibrahim)依約前來接我。諾哈林教授是米南加保(Minangkabau)後裔,對米南加保文化有深入的研究。他畢業於約克夏赫爾大學(Hull University of Yorkshire)社會人類學系,致力探討米南加保人自蘇門答臘島(Sumatra)遷徙的源流。

「米南加保人是蘇門答臘島的少數民族,自七世紀時向馬來半島遷徙。他們並在十五世紀間將回教引進西馬。」與主流歷史學家不同,諾哈林教授對米南加保人的遷徙有自己的獨到看法。他認為從蘇門答臘過來的移民,並非純粹的米南加保人。

「米南加保人離開蘇門答臘後,先前往近岸的夕峨(Sia)島,繁衍數代後才繼續遷往森美蘭。他們帶來的並非純粹的米南加保文化,而是摻雜了在夕峨島上發展的傳統。因此,與其說是米南加保文化,倒不如說是夕峨文化比較正確。」

無論稱之為米南加保人或夕峨人,這個神話般的王朝形塑出西南部泰半地區的文化與習俗。他們奉行母系社會體制,目前大致仍是如此。母親是家庭的核心角色、社會中最重要的組成份子,家族繼承權也由母親傳給女兒。

當時米南加保人統治的地區,大體上包含今日的森美蘭州,由九國共盟而成一個邦聯。根據諾哈林教授的說法,米南加保人也為馬來西亞帶來最早的民主觀念,因為他們的社會運作原則與現代民主社會非常相似。

米南加保人的建築如今愈來愈難見到。「原始的米南加保屋舍已經絕跡。在某些村莊中,你頂多只能找到類似米南加保風格的波狀鍍錫屋頂。這種新設計不像原始樣式那樣彎曲而具有特色。」

在駕車穿越鄉間的路上,諾哈林教授自豪地訴說著祖先的種種。他醉心研究米南加保歷史,考古工作成就斐然,曾在林保(Rembau)附近發掘出晚近皇室成員的墓塚。

「米南加保人,或說夕峨人,是最早遷入馬來西亞西南地區的移民。他們將先進、實用的社會體制,引進了當時統稱為「orang asli」的部落(泛指馬來半島的原住民,事實上是將近二十個不同民族的泛稱)零星分布之區域。今日的繁榮,必須歸功於他們。」如同大多數的歷史學家,諾哈林教授言談中流露出懷舊之情,難捨那一去不復返的年代。

鄉間原住民與產業變遷

當我對著他暈紅的笑臉拍攝時,打哥.班—胥寧(Tago Ben-ishnin)沒有迴避我的鏡頭。打哥是馬接翁武(Machap Umboo)村最年長的人,和其他族人一樣嗜嚼檳榔。我在村子附近的油棕園裏碰見他和他的太太永嬌.冰替—雅斯寧(Ionjon Binty-astnin)。

「我們要去打獵!」打哥說,他得意地揮舞著看來不太具有威脅性的長矛。那樣細小的矛對他而言已經足夠,捕魚和打松鼠並不需要大型武器。

「我是割膠工人,今天的工作已經做完了,所以現在要去打獵。」如同大多數的族人,打哥依靠每月三百元馬幣(約合新台幣兩千六百餘元)的微薄薪水過活。他每天早上六點以前上工,逐棵割開橡膠樹,讓白色乳汁盤旋而下。隨後收集樹下杯中凝固的乳汁,再將所有的收穫送到收集站。

我知道一個月三百元馬幣無法過像樣的生活,於是問他是否有其他的兼職或者政府的補助。「不,政府沒有給我任何津貼,我只能單靠薪水來養活一家人。」

打哥和他的太太都是所謂的「orang asli」。他們以馬來半島熱帶雨林為家,是馬來西亞真正的原始居民。然而如今鄉間大多數雨林已經消失,對當地造成相當大的衝擊。

我抵達打哥夫婦所居住的村莊,到萊麗(Laili)的小屋去拜訪,那是一間簡陋的木造建築。萊麗四十歲出頭,與三個孩子在家,她的丈夫以及兩個較年長的兒子正在橡膠園裏工作。

近年來,當地政府補助房舍興建,使得馬接翁武村民擁有較好的住所。馬接翁武村民全都是原住民,分屬兩個部族:他茂(Tamuan)族與達孔(Dakon)族。這兩個部族的早期歷史目前仍所知有限。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割膠 ↑ 橡膠是殖民時期馬來西亞的經濟命脈,膠園一度遍布西南地區。但由於價格持續滑落,現在割膠已是次要農業活動,迅速被油棕取代。
中國式建築 ↑ 史蹟保存得當的麻六甲,被視為馬來西亞現代歷史的發源地。以華人為主要居民的舊城中,處處可見古老的中國式建築。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