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札記】代謝 法古 創新 惟活

撰文/王思熙

代謝

人類文明總是在新與舊之間擺盪前進,在法古與創新之中交融成長,於是新中有幾分是舊;舊中有多少是新,一時間也難以說清楚,講明白了。

古人說:「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俗。」古,就是過去;俗,就是現在。不拘泥於過去,不屈從於現在,只要有利於民,只要能周於事,又何必在乎是法古,還是從今?古人恢弘的處事態度與超脫時空的思維襟懷,我們能說古法不如今法;古人不如今人?做人處事如此,藝術創作又何嘗不是如此?歷史文明不斷在演進;藝術創作不斷在傳承。所謂「演進」,就是在既有的文明上演化前進;所謂「傳承」就是在過去的基礎上開發創新。沒有過去的基礎,就不會有現在的創新;沒有現在的成果,就不會有未來的成就。所以,我們必須承認:所謂創新,已不是全然的新;所謂襲舊,也不是全然的舊。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這是人世間的常態。也正因為人世間呈現「代謝不住,念念生滅」的常態,所以才會有歷史的演進、才會有技藝的傳承、才會有後浪推前浪,一波又一波,綿延不斷的人類文明。面對物換星移,人事日非的情境,多愁善感的詩人,難免會有:「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慨嘆。但事實上,今人固然不見古時月,今月又何曾照過古時人。因為,「今人既然不是古時人,今月又豈是古時月?」不過,「今月延續古時月,今人傳自古時人」,應是不爭的事實。這就是人世間薪薪相傳,代代相續,新新生滅,代謝不住的大自然法則吧!

法古

大自然的法則既然是「代謝不住,新新生滅」,人類的歷史文明又何嘗不是「代謝不住,新新生滅」?歷史就像是一條「逝者如斯,不捨晝夜」的長河,濤濤江流,雖然源遠流長,總有它的活水源頭。文化藝術也像「重巒疊翠,峰峰相連」的山脈,雖然千山競秀,總有它的相承一脈。所以,新與舊,古與今,總是在交互激盪中匯流前進,我們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厭舊喜新。時節因緣,瓜熟蒂落,平常心是道,懂得欣賞最為重要。

鄭板橋以詩書畫見重於藝壇,但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板橋的藝文造詣,得自後天的磨練,多於先天的秉賦,這從他的詩文與家書中可以看出端倪。 板橋擅畫竹蘭,尤以畫竹更為勝出。他曾說: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鄭板橋畫竹,胸無成竹,濃淡疏密、短肥長瘦,隨手寫去,自爾成局,其神理具足也。藐玆後學,何敢妄擬前賢。然有成竹、無成竹,其實只是一個道理。這個道理是什麼?就是「學問之道無他,勤之一字而已矣!」勤什麼?勤法古、勤創新。我們就來看看鄭板橋如何在勤字上用工夫?如何勤於法古?又如何勤於創新? 板橋曾在他所作的《墨蘭圖軸》上題款,說出了他學習畫蘭的心路歷程與法古求變的心聲。他說:予作蘭有年,大率以陳古白先生為法。及來揚州,見石濤和尚墨花,橫絕一時,心善之而弗學,謂其過縱,與之自不同路。又見顏君尊五,筆極活、墨極秀,不求異奇,自有一種新氣。又有友人陳松亭,秀勁拔俗,矯然自名其家,遂欲仿之。玆所飄擎,其在顏陳之間乎,然要不知似不似也。

創新

從板橋上述習畫蘭歷程的剖白中,我們不難看出板橋的用心處。陳古白就是明代畫蘭名家陳元素,板橋畫蘭以他為法,這就是法古;這就是一脈相承。但板橋並不以一味仿古為滿足,他還要不斷觀摩,不斷和同儕切磋。他欣賞石濤的墨花,但認為石濤的畫風太縱,不同於他的畫路,故僅止於欣賞。而對於同輩顏尊五的筆活墨秀、陳松亭的秀勁拔俗,心嚮往之,遂欲仿之。古人無常師,所以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板橋可以以古人為師,也可以以同儕為師,這就是他在畫藝上所以能出類拔粹的原因吧! 板橋畫蘭如此,畫竹亦復如此。尤其畫竹,板橋更是自成一格,他一生畫作,竹居泰半,可見他對竹的喜愛與對畫竹的不輟了。

乾隆十八年,他擲去烏紗帽後,在新作《雨后新篁圖屏風》上題詩云: 雷停雨止斜陽出,一片新篁旋剪裁; 影落碧紗窗子上,便拈亳素寫將來。二十年前載酒瓶,春風倚醉竹西亭; 而今再種揚州竹,依舊淮南一片青。 在上述的題詩上,依稀透露出些許板橋罷官返鄉後的心緒與畫竹創作的心得。

惟活

板橋畫竹沒有正式師承,他從別人的畫作中觀摩;從日常生活的觀察中學習。他觀察竹枝的隨風搖曳,竹葉的移掃翻回;風急雨驟時,枝葉的猖狂百態;斜陽牧笛時,竹干的幻化千姿。甚至他從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悟出畫竹的密訣。他說:余家有茅屋數間,南面種竹。夏日新篁初放,綠陰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涼適也。秋冬之際,取圍屏骨子,斷去兩頭,橫安以為窗欞,用勻薄潔白之紙糊之,風和日暖,凍蠅觸窗紙上,冬冬作小鼓聲。于時一片竹影零亂,豈非天然圖畫乎?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乎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大凡藝術家的藝術成就,非一朝一夕得來,而都要經過千錘百鍊,不斷尋求突破,不停的自我創新與自我提升中得來,法古和創新,是古今藝術家獲致高度成就的不二法門。鄭板橋常常標榜「難得糊塗」的好處,但他在為文作畫上從來一點也不糊塗,他堅守他的畫風,堅持他的價值,絲毫不在意別人的毀譽。他不但為自已的理想而活,也為他心愛的藝術而活。他雖然法古,但不泥古;維然強調創新,但不持己見,板橋畫風之所以寬廣而又不拘一格,這就是原因吧!他曾說:昔東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而無竹,則黯然無色矣。余作竹作石,固無取于枯木也。意在畫竹,則竹為主,以石輔之。今石反大于竹、多于竹,又出于格外也。不泥古法,不執己見,惟在活而己矣。

「活」是板橋在畫藝上所要追求的。「活」,表現在習畫的歷程上,就是活學活用,就是不執不泥;表現在畫作的風格上,就是活潑生動,就是不呆不窒。欣賞板橋書畫,如果能夠抓住這個「活」字,就可以體會板橋藝作的個中三昧了。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