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札記】生命與愛

撰文/王思熙

媽對小孩說:「你是媽媽的生命。」
小孩迷惑的問:「媽媽,什麼是生命?」
媽媽望著孩子,微笑的說:「生命就是愛,你是媽媽的最愛,所以你就是媽媽的生命!」
小孩似懂非懂:「喔!那……,媽媽,妳也是我的生命囉!」

對一個小不懂事的稚子,談生命的意涵,對他來說確實太高深了。

而媽媽用一個「愛」字就詮釋了生命內涵的全部,也確實太高明了。

「愛」,讓母子兩人的距離拉近了,關係拉緊了,母子兩人的生命,在「愛」的交會下熠熠發光了,生命的價值也在愛的承諾下無限增值了。

生命是由生到死的全部歷程。孔子說:「不知生,焉知死。」意思就是在告誡我們:不要在意人死後何去何從,而應知道人生在世何價何義。如果我們既不知「生」是怎麼回事,也不知「死」是怎麼回事,又那裡能夠知道「生」與「死」之間的那段生命歷程的真正意涵呢?

「生命」,其實包涵兩個概念:一是外顯的存活現象;一是內斂的存活品質。

外顯的存活現象就是生;內斂的存活品質就是命。

生的基礎在身,也就是生理層面;命的關鍵在心,也就是精神層面,身與心構成了生命的本體,身心兼具,才是完整的生命。尤其心的正負趨向,更左右了生命品質的良莠。嚴格的說,良好而清澄的生命品質,才算是真正有意義的生命;莠劣而混濁的生命品質,生命就會有很大的瑕疵與缺陷。所謂「哀莫大於心死」,心死了,生命就完全失去意義與價值了,這樣的生命再也不是我們所要的生命了。

當媽媽向孩子說:「你是媽媽的生命。」這時,媽媽心中充滿了愛,愛占滿了整個心,於是整個生命就是愛,愛就是整個生命,愛與生命已合而為一,渾為一體了。如果把愛從生命中硬生生的抽離開來,生命的內涵再也不豐盈,生命的花朵再也不艷麗、不芬芳、不具吸引力了。這樣的生命就像草木,未綠先凋,亳無生氣可言;也像花朵,未開先謝,毫無美感可說。

是「愛」滋潤了整個生命,是「愛」使生命變得更蒼翠、更富朝氣、更具喜悅、更有活力。所以,那位媽媽講得沒有錯,「愛就是生命,生命就是愛」,當一個人排斥愛的時候,他就是排斥生命;當一個人喜歡愛的時候,他就是喜歡生命;當一個人害怕愛的時候,他就是害怕生命;當一個人不再有愛的時候,他就不再有完整的生命。

「愛」的本質就是關懷;「愛」的目的就是分享與分擔,也就是要和別人分享生命的喜悅與分擔別人生命的憂苦。經由對生命的關懷、對喜悅的分享與對憂苦的分擔,我們可以發現生命的視野更開闊了,生命的韻味更深邃了,生命的過程更動人了。

《詩經》云:「今玆美禾,來玆美麥。」不管是這一季美好的稻禾,還是下一季美好的麥稷,都要用「愛」來播種與滋潤。「愛」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法則,大自然用愛哺育萬物生靈,也用愛撫慰天下蒼生。一旦大自然的愛消失了,天地生靈也必然灰飛煙滅了。

所以,每個人都需要愛的滋養與潛修。接受愛的滋養,我們的生命才會更豐厚,對愛進行潛修,我們的生命才會更煥發。我們應該用「愛」,和大自然打成一片;用對「愛」的潛修,和宇宙言歸於好。個體的生命是短暫的,宇宙的生命是永恆的,只有愛才是通向宇宙深處,無往不利的護照,也只有愛才能將生存的一瞬,化為生命的永恆。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