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札記】無孔鐵鎚下重楔

撰文/王思熙

問雲門:「如何是一代時教?」
雲門說:「對一說。」

這則公案,問得很單純;答得也很扼要,但看的人就很模糊了。

雲門文偃禪師,嘉興人,俗姓張,幼年依空王寺志證律師出家,後嗣法雪峰義存禪師,因住韶州雲門山光奉院,故世人稱他雲門或韶陽。

禪宗史上,雲門文偃禪師是一代宗師,他的禪風孤峻,別樹一幟。尋常一句中須具三句,謂之「函蓋乾坤」句、「隨波逐浪」句、「截斷眾流」句,放去收來,自然奇特,頗受當時禪門敬重。

僧問雲門:「如何是一代時教?」

所謂「一代時教」,是指釋迦牟尼佛住世四十九年,在三百六十會中,開講頓、漸、權、實的佛理而言。

問雲門的這位禪僧,如果不是庸才,就是天才,否則不會問出這樣漫無天際,教人一時難以回答的問題。而唐時禪僧大都具有「超凡入聖」手眼,所以我們只能肯定這位禪僧絕對不是庸才,而是一位有意逼人走投無路的天才。

而對這樣的刁難問題,雲門的回答卻相當地乾淨俐落,一點都不拖泥帶水,而且單刀直入,直搗黃龍,讓人再無下口處。但雲門所說的「對一說。」又有什麼翻天遁地的神奇?直讓問話的禪僧啞口無言,也讓當時所有禪和子讚歎稱奇呢?
要了解「對一說」三個字的神奇,必先明瞭「對一說」的含意。

「對一說」,謂三乘十二分教也。「倒一說」,謂四十九年一字不說也。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度化眾生無數,到最後卻說四十九年來不曾說一個字,這又是什麼道理呢?

其實,釋迦牟尼佛住世四十九年,演說三乘十二分教,只是要把他心中所悟的那「一」分真理,分享眾生;可惜那一分真理,只能意會,難以言傳,所以儘管佛陀用了四十九年的時間,在三百六十個宣道會中,開講了頓、漸、權、實等法門,都無法把心中所悟的那一真理,貼切而完整地說出來,所以才說四十九年來,未曾說一個字。

千江有水千江月

禪門中人,欲知佛性,往往強調「時節因緣」,又說「教外別傳,單傳心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禪學者知道「文字本空,言語道斷」,欲見性成佛,不在文字上,也不在言語中,而在「以心傳心」裡。

當雲門說出「對一說」三個字,有粉金碎石的力量,它不僅「函蓋乾坤」,而且「截斷眾流」。管他是一代時教也好,不是一代時教也罷,橫說豎說,就是在表達他內心所悟的那「一個真理」,三藏十二部經也是在說明那一個真理,所以才說「對一說」。

禪宗的基本觀念裡,森羅萬象,皆是一法所卯。「千江有水千江月,千江水月一月攝」,就像「月映千江」的月,雖然只有一個,而一月就能夠映千江一樣。所謂一理透,千理萬理一時透,就是這個意思。

禪僧所問的「如何是一代時教?」雲門以「對一說」回答,一語雙關。除有上述意涵外,另有暗指:不說「一代時教」,只對「一」說的,強調了「一代時教」的「一」字。真是出入自在,給人有「一句了然超百億」的感覺。

雲竇禪師對這則公案頌曰:

對一說,太孤絕,無孔鐵鎚重下楔。閻浮樹下笑呵呵,昨夜驪龍拗角折。別別,韶陽老人得一橛。

可見雲竇對雲門「對一說」的回答讚不絕口,認為「對一說,太孤絕」,就像到了百丈懸崖,空前絕後,即使有百萬軍陣,也無你入處。

問話的禪僧雖是位行家,問的問題又是那樣無孔難入,但「對一說」還是能有「無孔鐵鎚重下楔」的作為,讓人無脫身之處。

而對這則「對一說」公案,圓悟禪師的評論是:

如何是一代時教,只消道箇對一說,若當頭薦得,便可歸家穩坐;若薦不得,且伏聽處分。

不知看家薦得不薦得,自問看。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