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184

撰文/潘美玲(經典雜誌文稿召集人)

露過後,氣溫一天一天地轉涼,二十四節氣裡秋收冬藏的時候也近了。

這個月的新專題【兩岸流動】,首發文稿為叢書編輯朱致賢與攝影劉子正穿梭海峽兩岸,拍攝報導的〈媽祖信仰──從天后到兩岸和平女神〉。 單純信仰演變成政經問題,全拜海峽兩岸這幾年急遽變化的詭譎關係。媽祖在台灣受信眾虔誠禮敬、信仰獲完整保存,台灣人炒熱媽祖,捧著大批銀子到對岸去建廟、捐香火錢;而基於對原鄉祖廟的崇敬,又使得台灣人在譜系較低的位置上對號入座。台灣的媽祖研究專家林美容就直陳,「台灣人是自己出錢去叫人家阿公。」 從天后到和平女神,這一段海峽之間的互動往來,也稱得上是媽祖的「奇幻漂流之旅」。

【紛分和合】這一期介紹的波羅的海三小國,對我們來說其實也不算陌生,一九八九年三國「自由之鏈」 和平示威,餘波盪漾到了台灣,二○○四年全島也舉辦了類似的「牽手護台灣」活動。

當原住民的生活空間成為觀光場域,部落與參訪旅客應該抱持著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咱ㄟ社區】本期呈現達魯瑪克及布農部落屋兩個實例,請讀者自己去找尋答案。

【台灣綠食堂】本期報導的是〈醬油──時間的祕密〉,如果不是因為實地採訪,還真不知道在台灣島上,竟然星羅棋布著這麼許多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醬油作坊;醬油之於台灣人,並不只是一個單純的調味品,更是一個地方風土及地域人情的特色展現。

「自己不敢吃的東西,也不會給顧客吃。」這是雲林西螺陳源和醬油第四代傳人陳弘昌的堅持,最基本的企業良心,卻是今日最崇高的商業道德標準。

這個專欄從今年二月開始至今頗獲讀者共鳴,或許因為《經典》關注的不僅是食品安全,我們更宏觀地看到了食材與土地的連結,消費與生產的連帶關係。從醬油的傳統釀製藝術,到黑豆復耕的台灣農業問題,我們希望帶讀者看得更遠,想得更深一些。

如果,大家都愛用國貨、多吃本土豆,台灣的黑豆愈種愈多,價格就可以跟進口豆價差愈縮愈近,二十萬公頃的連續休耕面積就會愈來愈少,台灣人可以吃到新鮮現採的黑豆,農糧署計畫在二○二○年將台灣糧食自給率,由百分之三十二提高到百分之四十的目標,也不會僅流於口號。 想著想著,覺得台灣的未來,真美好!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