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雜誌》第091期精彩內容

【本期封面】攝影/杜志剛
亞齊河是貫穿大亞齊市的主要河川。一年前海嘯來襲時,河水洶湧如浪濤,摧枯拉朽淹沒兩岸的房舍、動物與人;一年後,水面雖復平靜,但無法復生的親人、恐懼悲痛的創傷經驗,還是深植絕大多數災民心中。

【比鄰亞洲】
阿拉的淬煉
海嘯週年後的大亞齊市

撰文/陳世慧
攝影/杜志剛

一年前埋葬千萬人性命的海面,如今平靜無波,然而對亞齊人來說,連年戰火與猙獰天災,是難以磨滅的傷痕印記。儘管災難帶來轉機,在漫漫的重建之路上,阿拉賦予亞齊人的淬煉仍多!

【文教台灣】
遺民與移民
明鄭時期台灣文化史

撰文/廖彥博

一六六一年三月二十三日,鄭成功發兵征台,鄭氏的遺民王國維持明朝的衣冠制度,也同時開創了一個移民家園。德國人海卜脫出版了《台灣旅行記》,書中收錄的銅版畫詳實描繪了鄭荷交戰的場面。

【探索世界】
猞猁重返故鄉
歐洲大山貓的處境

撰文/David Hetherington/TCS
攝影/Niall Benvie/TCS

在草叢裏熟睡的歐亞猞猁,看似溫馴可愛的家貓。曾經因為狩獵氾濫而在故鄉消聲匿跡的猞猁,其實是山林裏動作敏捷的掠食高手,如今重返故鄉,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展臂歡迎牠的歸來。

【非政府組織系列】
以影像為土地發聲
綠色和平稻米之愛

撰文/孫敏
攝影/耿雲生/綠色和平

雲南省元陽縣哈尼族大都利用屋頂平台曬穀子。綠色和平於雲南省農村舉辦「照片之聲」活動,邀請五位農民農暇時拿起相機,記錄下種稻生活的點滴景象,為這塊養育萬物的大地發聲,喚醒世人對環境全面地省思。

【田野調查】
超塵絕俗的山中歲月
修建帕巴林比丘尼寺

撰文/Michael J. Moser
攝影/Christa Isolde Moser

香港中國探險學會成員翻山越嶺,來到青藏高原邊境的帕巴林寺,發現搖搖欲墜的古寺裏,住著一群天真純樸的比丘尼,歷史的滄桑、歲月的摧殘,改變了寺院的景觀,卻不曾改變比丘尼們純篤的信仰以及簡單的生活。

【中國視窗】
一曬千年
海南儋洲鹽田村

撰文.攝影/黃焱紅

海南儋州海邊一處鮮為人知的村莊,一千兩百年前,一群福建莆田移民在這裏發明了一套火山石製鹽法,至今仍有七千多個鹽槽還在生產中。

【探索世界】
吉隆坡十五碑紀事
馬來西亞盲人社區

撰文.攝影/莊吳斌

「禮讓盲人穿越」的警告標誌,提醒民眾多關懷此地來往的盲人。吉隆坡十五碑社區約住有三百名盲人,他們在此接受訓練,學習一技之長,也在此討生活,結識為伴,相互扶持走過漫漫的人生長路。

【經典書摘】
台灣山脈空中巡遊
鳥瞰台灣山

攝影/陳敏明
插畫/黃菎謀

能高山北峰,及至更遠的奇萊山與深崛山,鋪展出蘊涵豐富史跡與美麗景觀的綠色巒岳及越嶺道路。空中俯視的台灣山,或奇峻巍峨或獨立成峰,各有其壯麗的面貌和道不盡的傳說故事。

【編者的話】 撰文/王志宏
【經典人生】 平安、吉祥、福慧年 撰文/釋證嚴
【經典札記】 山高不礙雲飛 撰文/王思熙
【杏林筆記】 激發醫學生的同理心 撰文/賴其萬
【科學手記】 不是太多,是太老 撰文/江才健
【經濟學人】 讓「慈悲喜捨」成為台灣的品牌 撰文/周添城
【非洲處方】 國際援助的無底洞 撰文‧攝影/陳厚全
【半世紀的愛】 簡樸平和樂知命 撰文/李旭 攝影/林添福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