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企畫專題:西域記風塵】在衝突頻仍的巴基斯坦 佛陀的遺痕


陽光照耀下
巴德夏希清真寺顯得分外金碧輝煌
昔日的佛陀世界,現今阿拉的國度
伊斯蘭教改變了巴基斯坦的文化樣貌
宗教岐異也帶來了印、巴間的分立與衝突
在巴基斯坦這樣一個衝突頻仍的國家
曾經燦爛一時的犍陀羅佛教
如今僅餘遺蹟供人憑弔

撰文/李光欣(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安培淂(Alberto Buzzola,經典雜誌資深撰述)

奘穿越開伯爾山口(Khyber Pass,位於現今阿富汗、巴基斯坦交界),進入了現今巴基斯坦北部,當時稱為犍陀羅國,屬於北印度的一部分。據說在英國人拓寬道路之前,山口最窄處只能容兩匹載滿行囊的馬匹 擦身而過,是強盜攔路打劫的好地點。或許是佛陀庇佑,玄奘終於安然通過了這道長達五百餘里的山口。

玄奘到訪此地時,佛教已經沒落,接踵而來的是婆羅門教的復興──印度教,也就是玄奘所見天祠裏住著不少外道人士的景象。伊斯蘭教則遲至十世紀才隨著穆罕默德.甘玆尼(Muhammad Ghazni)的大軍進入。又過了六百年,伊斯蘭教才傳入了巴基斯坦北部山區。

宗教衝突導致印巴分立

我們隨著玄奘行經的路線前進。日落時分,叫拜聲隱約傳來,路旁大約有二十多人正在祈禱,司機拉希於是將車子停了下來,下車加入祈禱的行列。留在前座的導遊夏(Shah)回過頭來告訴我們,拉希是虔誠的穆斯林,他會盡可能按規定每天祈禱五次。

夏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和我們從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宗教衝突,聊到了印、巴兩國在去年幾乎爆發核子大戰的經過。

夏告知,巴基斯坦直到英國殖民統治期間一直都是印度的一部分,後來之所以分立,主要是因為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發生宗教衝突。英國撤離印度時,同意將印度一分為二,引爆了大規模的難民潮,估計當時至少有二十萬人在遷徙途中遇害。

這時,祈禱結束,拉希上了車,平常話不多的他也加入了談話。我們得知拉希出生於喀什米爾(Kashmir),他認為喀什米爾理所當然應該加入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曾經為了喀什米爾歸屬問題打了兩次敗仗,但直到現在,巴基斯坦仍然拒絕承認印度在喀什米爾的合法性,印度也不斷指責巴基斯坦在幕後操縱恐怖活動。一九七一年,因為印度支持孟加拉脫離巴基斯坦,兩國再度開打,巴基斯坦再度吃了敗仗。

為了尋求「終極」的解決方式,這兩個國家於是相繼投入發展核子武器,同時在五年前成為「核子俱樂部」的一員。而就在去年,因為印度國會遭到恐怖攻擊,兩國幾乎爆發核子大戰。還好在國際調停下及時煞車,化解了一場幾乎成真的夢魘。

華麗非凡的彩繪卡車

玄奘從開伯爾山口,一路來到了犍陀羅國首都布路沙布邏(即現今白夏瓦市,Peshawar)。在玄奘到來之前,白匈奴已摧毀了犍陀羅國。時間相隔了一百多年,玄奘見到的仍然是一片滿目瘡痍的景象:「王族絕嗣……邑里空荒,居人稀少」。
這座讓玄奘低迴歎息、人煙稀少的廢城,現在是巴基斯坦西北邊省(North-West Frontier Province)第一大城白夏瓦,一個擁有兩百多萬人口、生氣勃勃的大都市。

白夏瓦是個新舊雜陳的城市。相較於絲路通行的年代,現在白夏瓦街頭少了駱駝,多了象徵現代化的汽車,但玄奘當年搭乘過的馬車、騾馬,仍然被大量使用著。在汽車和馬、騾車混合車陣中,夾雜著五顏六色的彩繪卡車,相當引人注目。
我們來到改裝彩繪卡車的汽車修理廠,修車廠老闆拉揚一邊帶著我們參觀廠區,一邊解說。拉揚說,裝飾交通工具的習慣,早在絲路時代就已經有了,只不過以前人們裝飾駱駝,現在裝飾的是車子。

在這間擁有七百多名工人的大型工廠裏,我們見到了不少童工,年紀最小的一位,約莫只有六、七歲,當時他正在組裝鋼製的卡車避震器。童工問題一直是巴基斯坦受人詬病的地方,這國家只有一半兒童唸得起小學,有幸上中學的不到五分之一。

裝飾車輛是一門純手工的行業,必須動用電焊工、油漆工,甚至是木工們通力合作,才將一輛輛樣式普通的卡車,改裝成華麗非凡的藝術品。完工後的彩繪卡車有著誇張的「頭飾」、精雕細琢的木門,內部裝潢更是精美。拉揚解釋,這些彩繪圖案事先沒有底稿,完全由工人們隨興創作。

裝潢一輛車平均需要一個月時間。比起當地一般勞工每個月不到四千元台幣的工資,每輛三十萬盧比的裝潢費(約台幣十七、八萬元)並不是一筆小數目。對於這一點,拉揚倒是信心滿滿地說,他從不擔心接不到生意。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古蘭經 ↑ 手捧《古蘭經》的學童。在巴基斯坦,不少學童上午上一般學校;下什則到清真寺,由伊瑪(Iman,教長)逐字傳授《古蘭經》。
契沙哈尼市集 ↑ 白夏瓦古時又稱為「香花之城」,這城市至今依舊風采迷人。契沙哈尼(Qissa Khani)市集中的金飾街上,行人絡繹不絕。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