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ㄟ社區】水泥叢林見溫情 中和世紀皇家社區

撰文/陳世慧(經典雜誌資深撰述)
攝影/劉子正(經典雜誌攝影)

頭由遠而近,都市的容顏,漸漸從一大片灰撲撲的水泥叢林,清晰成一棟棟櫛比鱗次的公寓大廈;許多人懷抱夢想棲息其中,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把人拉回現實的紛爭,在想像裡該是和樂安詳的社區中,不預期地一一爆發。

現場一,台北市的某大廈。源於開設餐廳的一樓住戶拒繳管理費,大樓主委(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與該住戶展開了一場唇槍舌劍。

「我又沒用電梯,幹嘛要繳管理費。」
「可是每年清洗水塔或消防安檢都算公共支出,你總是會用到水,也擔心火災吧?」
「不然我只交那部分。」
「拜託,有必要這樣嗎?」

大樓主委,迫於無奈只好祭出殺手——依據內政部營建署公布的《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規定,除住戶經催繳仍拒付管理費時,管委會得訴請法院命其繳付包括遲延利息之金額外,如住戶於公寓大廈內經營餐飲、瓦斯、電焊或其他危險營業或存放有爆炸性或易燃性物品者,也需依法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所以這下子,偷雞不著蝕把米的住戶,除了得補繳管理費及遲延利息外,更得替鄰居們,加保公共意外責任險了。

現場二,新北市區的另一棟大廈。為了漏水問題,原本的芳鄰反目成仇。樓下的怪樓上的浴室施工不當,樓上的卻反駁是樓下的故意找碴。

先前在同一棟大樓裡,也有人因為鞋子亂丟樓梯間、深夜移動桌椅造成噪音、占用停車位、垃圾亂丟、在頂樓種花威脅建築結構安全等而起爭執;問題不一而足;重點是,不管是上述哪棟大樓,都只是全台灣超過上萬棟大樓的縮影;雖說遠親不如近鄰,但當代社會,「近鄰」看似近、其實遠,既親密、又疏離;高密度的群聚,加深了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猜忌;注重隱私的結果,是長期與鄰居缺乏互動,除了與自己利害相關的事務外,餘者全不關心。

「偏偏公寓大廈,又是當代社區的主要類型。」在無殼蝸牛運動中成立的崔媽媽基金會,長年關注公寓大廈的社區營造;研究員張偉瑜說,隨著都市化加劇,不只台灣,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都湧向城市;為了有效安置,蜂窩狀、垂直型、利於「收納」的公寓大廈,遂取代了平面迤邐的低矮房舍。

但既然群聚,就不免涉及管理;談管理,就有為了維護公共設施所需面對的責任與財務問題;從修漏費用誰出,車位沒車停還要繳清潔費嗎?一直到頂樓該不該出租給基地台以充實公共基金等,「公寓大廈最大的特色是,儘管多數人都不承認,但到頭來,它卻的確凡事都跟錢有關;而只要談到錢,就不免傷感情。」張偉瑜最後一針見血地說。

健全的管理委員會

因其如此,公寓大廈一直是所謂的社區營造,一座座屢攻不下的城池。許多人聽到「營造」兩字,不是認為那是農村或老舊社區才有的事,就是直接反應,「還凝聚認同、聯絡感情咧?!糾紛都處理不完了。」

一九九五年,為了「處理糾紛」,營建署特別頒訂了號稱「居家憲法」的《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二○○三年,為鼓勵落實該條例,台北市政府更開辦「優良公寓大廈評選」。但不管是法令或評選,兩者的共通處是,都不敢輕易將社區營造列為重點;直到二○○五年,當行政院歷來只頒給傑出企業機構、鄰里型社區的國家永續發展獎,破天荒地頒給了一個名為世紀皇家的大樓時,一如當年的評審之一,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李永展所說,「把獎頒給它,就是因為我們頭一次在公寓大廈中,看到了社區營造的可能性。」

實際走訪位在新北市中和區的該社區,住戶達兩千多人的它,規模比許多偏鄉的「庄頭」還大。沒有華麗的門面,又位在熙攘的馬路旁,大大的社區,卻稍不留心就會走過、錯過。

因為是週末夜晚,十四棟每棟十四層的大樓,難得燈光一盞盞亮起。包括一樓的會議室裡,也聚集了好幾位住戶。

「又到了我們開『住戶意見交流會議』的時間。」負責主持會議的現任主委林志遠,開會前把握最後的時間聊到,有異於其他社區,世紀皇家每個月至少固定召開兩次會議,「一次是全體管理委員的溝通檢討,另一次則是直接面對住戶,聆聽他們意見與建議。」

這晚出席住戶提出的問題,有些重要,有些卻叫人莞爾。從清潔人員地下室除塵工作的善後不佳,花園的地磚破裂,擔心老人、小孩會踩空跌倒,一直到新購置的盆栽,怕是擺放的位置會影響風水等……,「不管住戶說什麼,我們都聽。只有他們的意見獲重視,熱心才不會減退;只有溝通管道暢通,社區才有機會變得更好。」林志遠說。

事實上,一如林志遠所言,台灣絕大多數的公寓大廈紛爭迭起,根本因素就是住戶的漠然與管理委員會的不健全,兩者交錯以致的惡性循環。住戶的漠不關心,讓少數主委乃至於物業管理公司派遣的總幹事得以獨攬大權。一旦獨攬大權,「心懷不軌之徒就有機可乘,利用職權貪贓枉法。」林志遠說。

作為中和區一棟普通的公寓大廈,社區的位置既不在精華的「蛋黃區」,住戶也非富商豪賈,但能連連得獎,原因就在於,「我們的硬體不見得比別人強,但軟體,特別是管理委員會的組織運作,一開始便奠定下良好的傳統。」

林志遠說,除了歷屆的主委都熱心公益、謹守法度外,不少委員本身具備法律、財務、建築等專業,對於社區大小事,都能提供最佳的建言與監督。此外,包括最容易藏汙納垢的採購案,「大至樓管合約,小至電梯保養等,我們一定都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的規定,或依該法衍生的社區生活規約,公開招標,確保過程透明。」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花園造景 ↑ 高比例的公共設施,如花園、造景與寬敞大廳等,都是當代公寓大廈的特色之一;但唯有住戶齊心維護,才能免遭破壞,提供優良的居住品質。
假山造景 ↑ 突起的假山造景,一方面具有圍籬的功能,另方面,也是社區的小朋友們,平日學習攀岩、鍛鍊體能的好去處。
肚皮舞社 ↑ 成立社團,是世紀皇家的管委會,突破都會人冷漠心防的一著妙棋。肚皮舞社的成員,皆因頻繁的互動,從鄰居變好友。
分類與資源回收 ↑ 兩千多人的大型社區,垃圾日產量驚人。分類與資源回收,因此格外重要。
社區游泳池 ↑ 局促在大廈及鐵皮屋中間的社區游泳池,是禁錮於水泥叢林中的都會人,一方難得的小小優游空間。
三代同堂 ↑ 世紀皇家前主委陳世鴻,三代同堂合影於社區後花園。戮力於社區營造的他,希望有更多公寓大廈的居民,能擴大對家的認同,把關心推及至整個社區。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