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雜誌》第063期精彩內容

【本期封面】攝影/蔡經甫
擁有台灣最美麗蝴蝶稱號的珠光鳳蝶(Troides magellanus),是僅見於蘭嶼和菲律賓北部的保育類昆蟲。這種典型的菲律賓系蝴蝶,是一種能證明蘭嶼具有生物過渡特色的代表物種。而蘭嶼,尚有許多如珠光鳳蝶般的美麗生命,正等著我們去探索。

【大愛無國界】
印尼鐵道邊的貧民窟
等待天使的地方

撰文/李瑞華

慈濟基金會自一九九三年十月開始,跨越政治、宗教、種族,長期在印尼推動慈善、醫療,至今已有超過三百萬人次愛到照顧。也因此,印尼塞奈鐵道旁邊的居民未來可以有夢,同時等待台灣和印尼的「藍天使」,用愛在這裏交會。

【專題報導】
連結亞澳生物的臍帶
過渡蘭嶼

撰文/林乙華

台灣與菲律賓之間的蘭嶼和小蘭嶼,是溝通亞洲與澳洲大陸的中介,也是重要的生物遷徙陸橋。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島上生態物種的過渡特色,並擁有許多獨特的珍貴物種。這兩座小島不但是海上淨土,也是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教室。

【專題報導】
人與自然共生的熱帶雨林
蘭嶼的台東龍眼

撰文/鄭漢文.謝宗欣

在蘭嶼村落附近總有一片森林,只要走進林中,就能暫時避開些許熱帶的炙熱。在這些樹中,族群最占優勢的樹種,莫過於台東龍眼。雅美人稱它為「阿甲意」,為「果實累累」之意,而它對於雅美人的重要性,可非一般水果可以比擬。

【專題報導】
蘭嶼甲蟲生態觀察
上天下地的裝甲部隊

撰文‧攝影/楊曼妙‧蔡經甫

在蘭嶼的熱帶雨林裏,大約有三百五十種昆蟲,其中也以甲蟲類占大宗。隨意觀察一棵台東龍眼將可發現,由樹的最頂端直到樹根甚至土裏,到處可見甲蟲的蹤跡。而不同生物特性的甲蟲,彼此也構成錯綜複雜的食物鏈關係。

【專題報導】
生態指標物種──蘭嶼角鴞
森林夜空之王

撰文/劉小如

蘭嶼島上最有名的貓頭鷹,就屬蘭嶼角鴞了。牠是一種小型的貓頭鷹,雖然不是島上唯一的貓頭鷹,但是角鴞族群在島上的數量,以及牠在蘭嶼生態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確夠資格被稱之為「蘭嶼夜間森林的王者」。

【專題報導】
小蘭嶼生態初探
海上生態明珠

撰文/葉慶龍
攝影/周元楷

小蘭嶼舊稱小紅頭嶼,位於蘭嶼本島的東南方。日據時代,日籍學者研究後認為,小蘭嶼不但擁有特殊的生物生態,而且也可證實和蘭嶼、恆春半島的生物組成一樣來自菲律賓的熱帶系統,乃為扮演生物遷徙陸橋的角色。

【專題報導】
蘭嶼與巴丹島的故事
天涯若比鄰

撰文/陳世慧
攝影/王嘉菲

巴丹群島在那裏?對大部分台灣人來說,或許感到陌生,但對於蘭嶼的達悟人而言,彼此的感覺,卻像家人般親近。操著幾乎一樣的語言,幾百年來,達悟人與巴丹原住民伊巴丹人,不僅時常在海上相遇,也一直維持著貿易上的往來。

【民俗節慶】
泰國普吉島的九皇齋節
恭迎中國天神降駕

撰文/Anthony Lawrance
攝影/David Hartung
翻譯/林金源

抬轎子的泰國青年與跟隨在後的乩童,無懼於爆竹的猛烈轟炸,為了恭迎九皇大帝,共同展示了無畏的精神與力量。隨著十九世紀初,中國福建移民傳入了祭拜九皇大帝的儀式,如今普吉島每年一度的九皇齋節,可說全島宗教盛事。

【編者的話】撰文/王志宏
【經典人生】愛的接力綻新生 撰文/釋證嚴
【經典札記】顛倒 錯亂 抉擇 撰文/王思熙
【杏林筆記】認識疾病,消除偏見 撰文/賴其萬
【大學之道】恐怖感 撰文/羅正心
【科學手記】主導諾貝爾獎的兩位科學家 撰文/江才健
【華夏拾穗】以紙化世的蔡倫 撰文/陳大川
【行腳台灣】東吉嶼 撰文‧攝影/梁正居
【生命地圖】面容 撰文‧攝影/魏明德
【專題報導】蘭嶼的結網性蜘蛛 撰文/卓逸民
【專題報導】攀木蜥蜴在蘭嶼 撰文‧攝影/杜銘章
【微塵大千】狹巷峻嶺生疾風 撰文/王寶貫
【經典書摘】台灣風景繪葉書 撰文/李欽賢 圖片提供/遠足文化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