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密碼】多素食 八分飽 二十一世紀健康「食」尚

撰文/張子午(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陳弘岱(經典雜誌攝影)

夜市到餐廳,到處是五花八門的食物,好多人吃不完都直接丟掉,浪費程度一點也沒比香港少!」著有《剩食》一書深入探討廚餘議題,引起港台兩地不少迴響的香港獨立記者陳曉蕾,形容她這次訪台的震驚。

近十年來,台灣雖然有完整的回收系統,廚餘量卻非常驚人,從民國九十二年的十六萬七千噸,到民國九十九年暴增到近七十七萬噸 ,這麼多的廚餘量,能不能有足夠相應的管道消化、處理,「坦白說很難確定」,主婦聯盟董事長陳曼麗說。除了討論廚餘可以怎麼利用,或許我們得回到源頭,去反思是否有必要製造、吃下這麼多食物,從源頭開始減量,就不會產生無端的浪費。

慈濟基金會的證嚴法師在二○一○年日本震災過後,曾經表示:「面對接連不斷的驚世大災難,只有人人虔誠齋戒素食,以大懺悔的心,體認人類無止盡的貪欲,是造成人類苦難的源頭;覺悟清淨的心,才是地球永續生存的保障。」貪欲是一切苦難的源頭,對食物無限擴張的欲望,已經不知不覺將人類帶往一個黯淡的未來。

愈來愈多研究顯示,大規模集約化的畜牧業,已給地球帶來極大的負擔。聯合國環境規畫署(UNEP)的國際永續資源管理小組(International Panel for Sustainable Resource Management)在二○一○年六月五日世界環境日,發布了一份「消費和生產對環境影響的評估:重點產品與材料」(Ass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Priority Products and Materials)報告,以歐盟二十七國為例,肉類產品對全球暖化占有百分之二十的影響,對環境則有約百分之三十五的影響,綜合其所消耗的穀物、土地、水資源等,是造成全球環境問題最大的因素,而這一切僅是由所有生活物質中不到百分之五的肉類消費量所產生。吃肉的背後,是極為不對等的環境成本,怎麼看都是一場賠本生意。

二○○九年台灣各界人士自發成立「週一無肉日」聯絡平台,為了環境與自身的健康,推廣每週一天不吃肉改吃素,旋即引發廣泛的關注與迴響,證明一股反思的力量已在社會中醞釀許久。「素食的概念在台灣,一直以來靠著慈濟等團體的推動,為社會帶來深遠的影響。」發起人之一蘇小歡說,「以素食取代肉食,到了現在已不僅局限於宗教目的,而是擴及到環保、生態、健康、人道等全面的生命關懷,根本的影響,就是讓人惜福、節約。」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廚餘堆肥 ↑ 來自加拿大的劉力學,直接摘他菜園裡的小白菜來吃。無化肥、無農藥、鮮脆清甜,全拜腳底下各種廚餘堆肥產出的營養土壤之賜。把葷素不忌的「ㄆㄨㄣ」,轉化為天然有機的蔬菜,還給大地盎然生意,也淨化自己的身體。
發放過期不要的麵包 ↑ 豐原的醒世慈善會收集店家過期不要的麵包,發放給有需要的弱勢民眾。
液肥澆灌菜園 ↑ 新竹縣湖口鄉合興國小校園有一隅菜園,同學在飯後用液肥澆灌。
素食營養午餐 ↑ 每週一的素食營養午餐盛滿碗中,和興國小同學們的期待與滿足盡寫在臉上。一會兒就全部吃光,又是「零廚餘」的一天。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1則 留言

  1. 珊兒 說:

    本集團大舉推動,從2008年起,但近2年時總檢討,高層固然有此構思,然,每周一日素,很多人不能接受,聯合丟餐,造成浪費,因此宣告中止,行動流產!!!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