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煙消癮散 無毒有我

撰文/朱致賢(經典雜誌叢書編輯)
攝影/陳弘岱(經典雜誌攝影)

中最大的慟,莫過於毒海淹沒了家,淹死了弟弟,又害父親傷痛而死。毒害之可怕,真像魔鬼般如影隨形,緊追不捨。」一說起全家被毒品所害,秀美便止不住潸潸眼淚。

秀美的父母老來得子,對兩個兒子十分疼愛,沒想到兄弟倆先後染上毒癮,一家頓時陷入水深火熱的苦海中。父親勸戒不成,無可奈何下將大弟送進少年觀護所,從此他在公、私立戒毒所進進出出,始終無法成功戒毒。

毒癮發作時,秀美的弟弟會變得六親不認,對爸媽大吼大叫,非要拿到錢去買毒品不可。父親為了讓弟弟能夠謀生,進而戒毒,遂教他們從事派報工作。「當時父親心臟開刀,但他總是拖著孱弱的身子,在清晨四點多,一步一步艱難地爬到大弟臥房門口,聲聲呼喚叫醒兒子去送報,就怕大弟毒癮一發,沒去送報丟了工作!」

秀美的父親積憂、積勞一病而去,死前還老淚縱橫地說:「希望兒子能脫離毒海重生。」小弟有心戒毒,卻不敵毒癮的威力,選擇自殺以死謝罪。大弟雖在此番衝擊下決心戒毒,但身體累積的毒害已深,最後因為胰臟癌英年早逝。

這樣的家庭悲劇,正在台灣許多角落上演。根據法務部的資料,台灣地區保守估計吸毒與販毒者逾二十萬人,調查局則推估全國吸毒人口在五、六十萬之譜。也就是說,有數十萬個家庭、數百萬人為此身心俱疲、天倫破碎。更別提吸毒者為購買毒品而涉及竊盜、詐騙和各種暴力犯罪,對社會造成廣泛傷害。

「台灣的監獄已經爆滿了,每個監獄都超收!」台中女子監獄祕書劉昕蓉說,台灣的監獄收容人目前有五萬八千多人,超過法定收容員額將近兩成之多。因涉及毒品案件入監的就有兩萬五千人,而在所有的犯罪事件中,七成脫離不了毒品,此實為國內犯罪問題的一大根源。

毒害氾濫,舉世皆然。國際刑警調查,二○○二年全球毒品銷售金額約在八千億到一兆美元,占全球貿易總額百分之十,超過石油交易金額,成為僅次於軍火的全球第二大貿易品。美國國內也有四成以上的犯罪與毒品有關。

面對如此嚴重的問題,各國政府莫不採取嚴厲措施。美國總統尼克森從一九六九年開始升高反毒層次,一九八九年老布希更宣布展開「藥物戰爭」,投入鉅額經費擴大緝毒組織、興建監獄。一九九○年代中期,美國消耗在藥物戰爭上的資源高達三百五十億美元,四十萬人因違禁藥物相關罪名被監禁或拘留,入監人數比例全球最高。

是藥品還是毒品?

一九九三年,台灣吸毒犯暴增,行政院長連戰遂宣布「向毒品宣戰」,以「斷絕供給」及「減少需求」雙管齊下打擊毒品犯罪。但愈是雷厲風行地查緝、取締、懲罰,毒品氾濫問題卻更如野火燎原一發不可收拾。二十多年來,事實證明無論在台灣還是世界各國,以嚴打、防堵為核心的「戰爭模式」反毒策略都無法成功。

事實上,很多毒品最初都是做為藥品而被發明、使用的。只是因為遭到非醫療性的濫用,產生了極大的危害,才被歸類為毒品。在西方的語言中,對具有精神刺激性的「藥物」並不使用「毒」這樣負面價值判斷的說法。

但在華人世界,自清末鴉片戕害一整代人身家性命,更因此招致鴉片戰爭與不平等條約等屈辱的歷史,在在使得華人對於毒之一物深惡痛絕。「毒品」一詞反應著華人集體潛意識中對帝國主義壓迫揮之不去的陰影。

根據管制藥品管理局(現併入食品藥物管制局)統計,我國醫療嗎啡使用量是美國的十八分之一,日本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即使病人承受很大的痛苦,醫師和病人對嗎啡的使用依然十分謹慎乃至抗拒,反應了人們對「毒品嗎啡」的畏懼更勝對「藥品嗎啡」的需要。在這樣的文化心理背景下,毒品問題更難以被冷靜地討論。

人類的大腦只有一千四百克左右,但有數百億的神經細胞。神經與神經之間並不直接相連,而是透過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和血清素等數十種「神經傳導物質」來傳遞各種訊息。人類在明白這些機制之前就已經懂得使用菸、酒、咖啡、大麻和鴉片等精神刺激性物品來改變腦內的傳導物質濃度。當代醫學研究逐步揭開這些藥品的作用,同時用以治療憂鬱症和分裂症等精神疾病。

然而一旦被用作醫療以外的使用與濫用,藥品就變成毒品。譬如安非他命的作用是促進神經元,將令人精神高昂、專注的多巴胺釋放到神經間隙,同時阻礙其被身體分解吸收,使人持續地產生強烈的興奮作用,感覺不到疲勞,甚至可以幾天不吃不睡。二次大戰時日軍就用以提升夜間行軍士氣。

「吸了安非他命後,會變得很有精神,而且十分執著,忘了要吃飯睡覺。」曾染毒癮十多年,如今已戒毒成功的彭隆建說,「有些人會花一整天把房間打掃得一塵不染,或者把整台機車拆解開來再重新裝回去,還有人製作吸安用的過濾器,做到像藝術品。甚至為了修指甲,不斷剪短直到流血不止都還不住手。」

疲勞本來是身體的一種保護反應,提醒人們適時休息,以免受傷。吸食安非他命的人無法感覺疲勞,覺得有用不完的精力,但事實上身體已經疲累不堪。因此當幾天後藥力退去,就會造成身體的代償作用,以及崩潰式的昏睡。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藝術與行為治療 ↑ 茄荖山莊的學員戴上自己繪製的面具,手牽著手彼此鼓勵,透過藝術與行為治療方式,走出毒癮的陰影。
戒毒成功的關鍵 ↑ 研究指出,戒毒成功的關鍵,在於家人的關懷、宗教信仰支持、眾人的接納,以及一份能讓當事人安定專注的工作。林朝清(右)和彭隆建開設素食餐廳。
大腦無法復原 ↑ 吸毒的大腦就像揉爛的錫箔無法復原。慈濟教聯會用生動的教案推動反毒教育。
苗栗戒毒村 ↑ 基督教晨曦會苗栗戒毒村裡,學員在信仰支持下,尋回人生的希望。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2則 留言

  1. 曼華 說:

    2012/3/17早上8:00~12:00淡水親子成長班在大愛台,將舉辦「無毒有我、有我無毒」專書導讀及宣導,我們除了有種子老師及大愛媽媽來做教育宣導,讓大家了解毒害,並邀請個案陪伴者分享吸毒者的心聲──這一條路,我這樣走過,全程免費,非常誠摯邀請您及友人一同來參加。(為響應環保,請攜帶環保杯)

  2. LISA 說:

    毒品的危害不潛,但是我們有什麼管道請教?家屬該如何幫助?

曼華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