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五行】都市血脈的不平之鳴 共同管道

撰文/林韋萱(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安培淂(經典雜誌攝影召集人)

泰豐門口霧氣蒸騰,捷運信義線的工程人員無視地走過,冒雨過了半個馬路,鑽進工地圍欄、攀下十幾公尺深的鷹架進入工作井。天空變得很小、雨水很冰,滑落進衣服裡⋯⋯。

這群工作人員花了十年歲月,執行全台第一個「捷運」與「共同管道」共構工程。渾身汗水與泥漿的他們,在地底所花的一分一秒,都紮實地見證台灣一步步的成熟。

捷運是什麼,你肯定知道。但聽過「共同管道」的人,恐怕為數不多。

先進國家的血脈

共同管道指的是一條大管線,裡面容納兩種以上公共設施管線,比方電信、電力、自來水、瓦斯等等。大型的共同管道空間極大,可以容得下人員、機具在裡面活動。

共同管道早被許多先進國家視為基礎建設。十九世紀,英、法、德等歐洲國家為了控制疫情,在建置排水系統時,便同時規畫共同管道。俄國則是為了避免戰爭破壞,將管線併入地下共同管道,同時也可防止嚴冬把水管凍破。在日本,共同管道則是地震的產物。

具備高度危機意識的日本,擁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共同管道系統。一九二三年關東大地震,造成十五萬人罹難。不出三年,東京就完成了銀座共同管道;一九七八年,宮城縣大地震,接著仙台也建置共同管道。阪神地震後,該區管線因為有共同管道的保護而損傷極小,電力管線十四天修復、電信七天、自來水也在四十二天後恢復供應,更凸顯共同管道的重要性。

共同管道不只能保護都市的維生管線,更有機會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管道下面只要加裝自來水蓄水池、瓦斯儲氣槽等等,就很適合作為避難所。當災害來臨,裡面有水有電有瓦斯,就成了可供千萬人避難用的諾亞方舟。這不是科幻小說,日本早已開始研究這類防災道路(廣場)的可行性。

日本人深深體認共同管道的效益,並積極發展它的各項相關建設。反觀同樣天災頻仍的台灣,難道也要等到重大災難發生,才開始懊悔當初沒跟進嗎?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共同管道區隔 ↑ 工程人員將捷運信義線共同管道區隔成三部分,讓電力、電信,與自來水管線有各自的配置空間。
人孔蓋減量工程 ↑ 人孔蓋減量工程前,南京西路一六七巷短短百公尺就有七十六個人孔蓋。為方便維修管線,人孔的存在是必要的。減量工程只針對不常啟閉的人孔蓋人孔即可。
監測系統 ↑ 基隆河共同管道上方裝設氣體偵測系統與監視器。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1則 留言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