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雜誌》第160期精彩內容

【本期封面】攝影/陳弘岱
一群父親在斯德哥爾摩的開放幼稚園陪伴孩子。一九三○年代,歐洲受經濟大蕭條衝擊,失業率飆高,瑞典政府推廣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責任。一九六○年代經濟大幅成長,政府鼓勵充分就業、增加稅收,提供完善的社會福利,發展至今成為高所得、高賦稅的福利大國。

【環境新五行】
碳霾將至
不自覺的台灣能源危機

撰文/洪銘成
攝影/黃世澤

台灣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長期忽視孱弱的能源體質。時至今日,全球低碳制裁在即,台灣能源危機意識是否覺醒,還是繼續逆勢而行?

【環境新五行】
綠能,能不能?
台灣的能源革命

撰文/黃子珊
攝影/黃世澤

向晚時分,燈火、灘地和風力發電機組,組成台中高美溼地的特殊景觀。全球迎向綠色經濟之際,台灣則在姍姍來遲的綠能政策下蹣跚前進。

【小國大業】
瑞典
以人為本的福利大國

撰文/居芮筠
攝影/陳弘岱

瑞典馬爾摩的老城區屋頂鋪滿植被,解說員向訪客介紹綠屋頂的概念。瑞典人除了懂得綠化空間,也以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打造適合人居的國家。

【台灣岸邊】
大港的舞台
高屏洲潟海岸

撰文/田哲榮
攝影/劉子正

從高雄地標八五大樓眺望窗外,繁忙的高雄港區盡入眼簾。高屏海岸藉沙洲、潟湖地利之便,港口林立,向國際敞開藍色大門。

【探索世界】
中東市集
逐漸消失的萬象迷宮

撰文/Eve Gandossi
攝影/Pascal Meunier/LightMediation

市井小民相聚於葉門貝爾阿法基特的每週市集中,進行牛隻、穀物、布料的交易。中東國家亂中有序的生命力,就反映在市集文化裡。

【環保人 回收物】
環保青春
走自己的路!

撰文/陳世慧
攝影/安培淂

青春一瞬,怎麼過才不後悔?對各大專院校慈青社的成員來說,利用課餘時間做環保,實踐對土地的熱愛,就是一件,一輩子都不會後悔的事。

【經典書摘】
老屋綠改造
綠色有機的療癒

撰文/林黛羚
攝影/王正毅 林黛羚 陳國隆

老房子雖老,卻有無可取代的獨特味道,看屋主巧心為歲月的顏色畫上一筆大自然的綠意,現代人想要大隱於市,不再是難事。

【編者的話】撰文/王志宏
【經典人生】生命的大意義 撰文/釋證嚴
【經典札記】一次東西文化的慈悲共鳴 撰文/王思熙
【杏林筆記】 病人的心事醫生知多少 撰文/賴其萬
【科學手記】 後PC時代的科學趨勢 撰文/江才健
【經濟學人】 當「茉莉花」占領華爾街 撰文/周添城
【環保人 回收物】 電子廢棄物新回收觀 撰文/陳世慧 攝影/安培淂
【探索世界】 印度加占祭儀 撰文.攝影/Boris Joseph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