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雜誌》第156期精彩內容

【本期封面】攝影/劉子正
已故教宗是波蘭的榮耀,風雨蕭瑟的五月一日,波蘭民眾聚集在冊封若望保祿二世為真福品的彌撒。雖然波蘭與東歐諸國同屬斯拉夫民族,天主教的根源是它與西方文明接軌的重依據。近代史上屢遭侵略的波蘭,從冷戰時期的俄羅斯附庸國到推動中歐民主的先驅,先後敲開北約與歐盟的大門,以中歐重新定位,期許成為新舊歐洲的橋梁。

【大愛無國界】
災後百日
東日本大震災重建之路

撰文/林懿晨
攝影/黃世澤

海嘯摧毀的日本東北部岩手縣,天災人禍的恐慌猶在,災區的重建在種種考驗下奮勇前行,祈求男孩健康長大的兒童節鯉魚旗飄揚著愛與希望。

【小國大業】
波蘭
新舊歐洲的橋梁

撰文/郭怡青
攝影/劉子正

近代史上屢遭侵略的波蘭見證了歐洲的變化,從冷戰時期的俄羅斯附庸國到推動中歐民主的先驅,「重返歐洲」的波蘭是銜結東西歐的曙光。

【台灣岸邊】
活力海角
恆春半島珊瑚礁海岸

撰文/田哲榮
攝影/黃世澤

恆春半島珊瑚礁海岸是台灣唯一全部坐落於熱帶的海岸線,這裡是孕育無數海洋生物的臍帶,也是顯露人為開發破壞的保育活教材。

【公益旅行家】
混障綜藝團
敢用殘缺搏宿命

撰文/劉鋆
攝影/安培淂

一如歐洲首位航海英雄傑生,凌華基金會執行長劉銘,也帶領一群肢障、視障、聽障朋友,成立混障綜藝團,找尋自己生命中的金羊毛。

【特別報導】
遲來的無毒革命
塑化風暴

撰文/林韋萱
攝影/劉子正

含有塑化劑的食品被倒入收集槽中準備焚化。現代人享受科技與便利的同時,卻也讓生活中毒跡斑斑,希望這場塑化風暴能開啟台灣純淨的新生。

【環保人 回收物】
謝玉英
五股環保站的超級阿嬤

撰文/陳世慧
攝影/安培淂

荷把鋤頭在肩上,年近八十的慈濟環保志工謝玉英,除了日日從事資源回收、分類外,她更在自家菜園,利用廚餘堆肥,貫徹環保生活化。

【經典書摘】
台灣珊瑚礁地圖
按圖索驥海底繽紛世界

撰文.攝影/戴昌鳳

台灣是狹長的高山島嶼,氣候溫暖,海岸地形多變,孕育了豐富的珊瑚生態系,作者致力研究三十餘年,彙整詳實資料,引領讀者一窺珊瑚之美。

【編者的話】撰文/潘美玲
【經典人生】世間至富 撰文/釋證嚴
【經典札記】「社鼠」與「惡犬」 撰文/王思熙
【杏林筆記】 如何讓醫學生感受病人的痛苦 撰文/賴其萬
【科學手記】 「人類世」之外 撰文/江才健
【經濟學人】 大學生舉債念書 撰文/周添城
【環保人 回收物】廚餘大翻身 撰文/陳世慧 攝影/黃世澤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