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大業】泰國 皇朝佛影下的文化之邦

撰文/郭怡青(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劉子正(經典雜誌攝影)

越夜越璀璨的市區,工人們忙著掛上燈飾,如果將畫面定格在五彩繽紛的聖誕街景,這裡可能是任何一個迎接佳節的繁華都會。

只是空氣間瀰漫著濃濃的薰香味,轉過頭來,金裝四面佛在照明燈的反射下顯得更加金碧輝煌。來自四方的信徒,有人舉香膜拜,有人合掌許願,還有一群專跳還願舞的舞者,在古典樂器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坐落於君悅飯店一隅,這座露天寺廟彷彿停格在遙遠的時空裡,同時又巧妙自在地融入車水馬龍的街頭。

這就是曼谷,一個既時尚又充滿傳統色彩的古老城市,即便在高樓林立的商業區,每日清早依舊可見裹著橘色袈裟的僧侶,托著缽在街巷裡化緣食物。

而在高級百貨的專櫃裡,除了知名國際品牌,從家居用品到服飾精品,融合泰式美學的本土品牌更是令人驚豔。

位於曼谷東區空鐵站旁的Emporium百貨六樓,結合原木、橡膠以及黑色金屬的泰國創意設計中心(Thailand Creative and Design Center, TCDC),是新銳設計師接軌文創產業的最佳窗口。設於電影院旁,無論是前來逛街或看電影的人潮皆可順道觀賞,無形中拉近了藝術與生活的距離。

一扇黑色的自動門,帶領我們進入靈魂深處對於未知的恐懼所衍生的信仰世界,結合模型、道具、海報與短片等不同形式的創作展示,呈現出從民間習俗、節慶到近年來蓬勃的鬼魅電影背後的無限商機。

「靈魂:來自深邃之處的創意」是短暫展場二○一○年秋季的主題。「這像是一個知性的鬼屋,不但生動有趣,又可以學習如何結合文化、創意、商業與科技。」主修商業設計的大學生帕塔拉潘讚嘆地說。

「TCDC的一大宗旨,就是推動文化創意背後的經濟效應。」助理策展人努娜麗表示。近年來,媒體常以「異軍突起」來形容泰國的文創產業,泰式美學在國際舞台嶄露頭角。

今日的泰國,無疑是東南亞的文化大國。反觀歷史,它或許不曾叱吒風雲,卻寫下一連串堪稱奇蹟的紀錄。

攤開地圖,泰國猶如一隻大象的頭部鑲嵌在中南半島心臟地帶,兩片耳朵比鄰緬甸、寮國、柬埔寨,再延伸就是中國大陸及印度,而長長的鼻子則與馬來西亞交界。

古稱暹羅(Siam)的泰國,祖先起源於中國西南地區、寮國以及柬埔寨的百越民族,是中南半島較晚形成政治國家概念的疆土,其歷史若從較為統一的素可泰王朝(Sukhothai)算起,迄今不過七百多年。

在歷史的長廊裡,柬埔寨、緬甸乃至雲南大理國都曾盛極一時,直接影響泰國。直到十三世紀初葉,大好江山都還在吳哥王朝(The Khmer Kingdom of Angkor, 今柬埔寨)的版圖裡。而素可泰王朝的開國君主印查弟亞(Sri Indradiya),本為吳哥王朝在邦楊(Bang Yangr, 今泰中、泰北地區)的總督,在吳哥王朝衰退後,於一二三八年自立為王。泰國的第二個王朝阿瑜陀耶(Ayutthaya)最後則是遭緬甸滅國,再由吞吐里(Thonburi)王朝復興疆土。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與環境下,泰國深諳如何與大國周旋,尋找自己的方向。

論文化,泰國在印度、華夏兩大文化圈的影響下,卻能發展出今日辨識度鮮明的泰國文化。

論民族,泰國自古族群共生,就人類學的角度沒有所謂的「泰國種族」,卻能建立濃厚的民族認同感。

論宗教,泰國不是佛教最早傳入的國家,但自泰國以佛教立國以來,傳承不曾因朝代的更迭而動搖。

論維新,泰國不是最早接觸西方文明的亞洲國家,卻懂得如何接軌國際,同時保有皇室傳統。

論國力,泰國雖然不是軍事強國,卻是外交高手,在海權時代巧妙地周旋於英法之間,倖免於淪為殖民地的命運;在二戰期間與日本結盟,卻又能在戰後迅速擺脫戰敗國的標籤,成為歐美的反共盟友。

綜觀泰國,族群共生、皇室與佛教的三角架構孕育出今日的泰國文化,形成了廣結善緣的世界觀,凝聚了濃厚的民族認同感。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泰國小檔案】

  • 地理位置:位於中國大陸與印度之間的中南半島之心臟地帶,泰國西北與緬甸相鄰,東北與寮國、柬埔寨接壤,南臨馬來西亞,其海域部分又與柬埔寨、越南重疊
  • 面積:約513,120平方公里
  • 人口與種族:約6,708萬人,自古為東南亞地區宗教、文化及民族的匯集地,主要有泰人︵占人口的四分之三,但就人類學而言,他們是由早期的各種少數民族演變而來,多屬南島語族︹Austronesian〕︶、華人(約14%,以潮州人與海南人為主)、馬來人(主要分布於泰南,多信奉伊斯蘭教)、高棉人、寮國人、波斯人、印度人,以及少數民族
  • 首都:曼谷
  • 宗教:憲法保障宗教自由,但國王必須是佛教徒。逾九成民眾信奉上座部佛教,成年男子有短暫出家的習俗。其他宗教包括伊斯蘭教、基督宗教等等
  • 經濟:GDP國內生產總值(按購買力)為5,393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二十五。全球第七大的食品出口國,年出口值約230億美元,占總出口值的13%,其中稻米及蝦的出口更為世界之冠。其他主要產業包括觀光、電子零組件、汽車以及創意經濟
  • 歷史:古稱暹羅,擁有700多年歷史,先後經歷素可泰(1238-1438)、阿瑜陀耶(1351-1767)、吞吐里(1768-1782)以及卻克里(1782-1932)王朝。1896年,英、法簽訂條約,將暹羅列為兩強殖民地之間的「緩衝國」,成為東南亞唯一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1932年,泰國由君主專制轉變成君主憲政(延續卻克里皇室,1939年正式更名為泰王國)。二戰期間,泰國與日本結盟,戰後又與美國聯盟。1950年代美俄之間的冷戰,導致亞洲情勢動盪,泰國也進入軍權時代,迄今過半數總理出自軍方。
  • 國際關係:標榜「中立外交」,與各國維持友好關係,親近歐美日本,重視東協關係,並採「西向政策」開拓與南亞、中東及非洲各國之政經關係。目前與中國、寮國簽訂合作協議,建一條連接三國的高速鐵路,可望於2011年開工,2015年落成。
    由於今日東南亞的國境版圖多形成於海權時代,也造成了今日泰國與寮國、柬埔寨以及馬來半島之間的領土爭議。其中,泰國最南端的陶公(Narathiwat)、北大年(Pattani)以及也拉(Yala)三省原為馬來人的北大年王國,1909年的〈英暹協定〉,將北大年國宗主權正式交給泰國,歷史的糾葛、文化的差異、信仰的分歧、制度的不公等複雜因素,埋下了泰南動亂的種子,至今衝突不斷。。
為泰皇慶生的人海 ↑ 二○一○年十二月五日夜晚,貫穿曼谷的湄南河擠滿為泰皇慶生的人海,八十三歲的蒲美蓬國王是泰國至今在位最久的君主。
合掌禮拜 ↑ 即便在今日的曼谷市區,每日清晨依然可見僧侶托缽化緣。泰國人十分尊重僧侶,見到時會合掌禮拜。
砍落的佛頭 ↑ 一七六七年緬軍入侵大城時大肆破壞寺廟,一顆遭砍落的佛頭被菩提樹根緊緊包住,默默地見證泰國的朝代更迭。
偏遠山區缺乏學校 ↑ 泰緬邊境的達(Tak)府,是少數民族的故鄉,偏遠山區缺乏學校,皇室下鄉訪查後為他們蓋學校。
佛學研究所 ↑ 百分之九十五的泰國人信奉佛教,成年男子有短期出家的習俗。曼谷的佛學研究所裡,僧侶們學習英文與世界接軌。
傳統面具舞舞者 ↑ 在清邁的風味餐廳裡,傳統面具舞舞者走入客席問候遊客。近年來,泰國文化觀光的發展成績亮麗。
舞蹈面具 ↑ 陳列於文化局大廳的舞蹈面具是泰國國粹。走過金融危機的泰國意識到文化的軟實力,從傳統與創新中找到新定位。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1則 留言

  1. Lizzie line 說:

    中國在泰國蓋克拉地運河,對週邊國家及泰國影響為何?能否延敘天朝再起的專題,對此做分析?

Lizzie line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