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第221期2016.12 《經典雜誌》第221期精彩內容 瑞典是全球的綠色典範,幾乎所有的垃圾都可以被妥善處理,除了政府的推廣與人民的配合,更得力於企業的積極投入:恩華特(Envac)的地下王國,自動回收四面八方的垃圾;全國多達三十二座的焚化爐,將不能回收的垃圾燃燒成能源;Ragn Sells除了不要核廢料,其他一律照單全收……。 0
撰文/賴英錡 / 攝影/安培淂 / 第221期2016.12 【藍圖願景】無用大用 瑞典的回收之道 環保教育從小做起,正確的資源回收觀念早已深植在瑞典國民的心中,瑞典有高達百分之九十的家庭垃圾可以被回收,是名符其實的永續大國。 0
撰文/陳世慧 / 攝影/顏松柏 / 第221期2016.12 【宜居家園】環境教育 分進與合擊 台中科博館草坪上,小朋友在野鳥學會成員指導下,野放傷癒領角鴞。面對環境惡化,環境教育除了透過學校,也該在日常生活中多方進行。 0
撰文/Eve Gandossi / 攝影/Pascal Meunier / 第221期2016.12 【全球觀察】老年日本 超高齡社會的困局與希望 日本首都東京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卻仍有弱勢族群等待外界伸出援手。七十五歲的誠住在東京的貧民窟裡,他身無分文,在困頓中茫然度日。 0
圖片/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 / 撰文/黃同弘 / 第221期2016.12 【穿越時空瞰台灣】海線地帶 鐵道與堤防的百年身影 一九五九,美軍偵察機沿台灣西海岸飛行,攝下后里台地數道高低階面,台地邊緣屹立鐵砧山與水美山,海線鐵路於山腳處跨越大安溪與大甲溪。 0
撰文/Adriano Valerio Marzi / 攝影/Adriano Valerio Marzi / 第221期2016.12 【深入現場】印度水壩 當發展遇上環境保育 印度河上游的卡徹姆水壩相關工程,水壩允諾提供家庭用水、農田灌溉及工業化的動力,代價卻是破壞喜馬拉雅山生態,摧毀傳統文化。 0
圖片/劉克襄 / 撰文/劉克襄 / 第221期2016.12 【經典書摘】虎地貓 劉克襄長時期觀察嶺南大學校內的街貓,記錄其族群樣貌與日常活動。他的散文照見人為環境中貓之世界,是一篇篇無常生死學與美麗的生命景觀。 0
圖片/張瓊齡 / 撰文/葉奕緯 / 第221期2016.12 【人文風景】張瓊齡──用愛訴說不盡的志業之路 二十多年來從事志願服務的張瓊齡,甫從柬埔寨傳統鄉村歸來,也曾前往原住民聚落服務,她提攜後進也關注熟齡,改變源頭來自志工服務的實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