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第210期2016.01 《經典雜誌》第210期精彩內容 漢本位在台灣東海岸的中間點,距今一千六百年至九百年,史前漢本聚落鑲嵌在山海之間狹窄的坡地,西倚陡峭的中央山脈,小小二百多戶的聚落,住著一群善於航海、具商人性格的大海子民,他們靠著南來北往貿易,創造數百年的繁榮。漢本遺址考古研究,不只訴說島嶼先民的奮發往事,也是關於現代台灣人如何以智慧化解重大建設與文化資產的衝突,覓得一條重返心靈原鄉的道路。 0
撰文/陳歆怡 / 攝影/楊子磊 / 第210期2016.01 【特別報導】搶救千年漢本遺址 揭開東台灣人群流動之謎 經考古發掘,千年前的屋舍、柱洞、墓葬重見天日,卻又被迫剷除。搶救中的漢本遺址,考驗著人們如何以智慧化解交通建設與文化保存的衝突。 2
撰文/張子午 / 攝影/安培淂 / 第210期2016.01 【藍圖願景】用溝通建築人心 荷蘭的參與式文化 曾荒廢多年的NDSM舊港區,近年來已成為超人氣的景點之一,由藝術家與大眾訴求的人文價值,體現荷蘭透過溝通凝聚共識的文化。 0
撰文/諶淑婷 / 攝影/黃世澤 / 第210期2016.01 【真食餐桌】產銷間的愛恨情仇 解構農產運銷制度 多數的農產都仰賴著運作超過幾十年的運銷制度,才能送到餐桌,然而不夠透明的層層轉銷,是否真正能達到公平性、發揮調節供需的功能? 0
撰文/王舜薇 / 攝影/安培淂 / 第210期2016.01 【人文風景】姚尚德 出默人生 深情入戲 野孩子肢體劇場創辦人姚尚德,走出劇場,以街頭默劇挑戰藝術與社會的距離,除了自我探索與療癒,也讓偶遇的人們領會戲劇的神奇。 0
撰文/陳世慧 / 攝影/劉子正 / 第210期2016.01 【宜居家園】協力好伙伴 NGO在社區 透過弘道老人基金會「不住家中卻住同社區」模式,來自印尼的舍利得以妥善照顧台灣老人。越趨專業的非營利組織,近年已成社造新力量。 0
撰文/潘美玲 / 攝影/楊子磊 / 第210期2016.01 【茶知錄】變調的採茶謠 台灣茶鄉勞動實錄 冬茶採收季,清晨阿里山公路上,接送採茶工的車輛疾駛而過。針對近年來茶鄉勞動力的斷層,政府擬引進農業外勞,引起勞資雙方激烈討論。 0
撰文/王志宏 / 第210期2016.01 【編者的話】210 當我們假文明之名,圖便利之實,以水泥與挖土機打入一度被認為「無史」、「野蠻」祖先的家園,這才是二十一世紀破天荒的野蠻行為!如我們能實地重現漢本遺址,填補島嶼千年前空白的歷史,這才是文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