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吳立萍 / 攝影/劉子正 / 第278期2021.09 【保健進行式】針灸與推拿 打通看不見的經絡穴道 人體除了看得見的神經和血液系統,還密布著看不見的經絡及穴道,只要利用針灸和推拿的刺激,讓經絡保持暢通、氣血運行無阻,就能除百病。 0
撰文/潘美玲 / 攝影/劉子正 / 第277期2021.08 【草葉集】香氣台灣 大自然的煉金師 人從自然來,也想往自然去。喜歡植物精油的氣味,是一種內心回歸的呼喚。隨著嗅覺,直通腦門的祕密通道,也喚起台灣生活中的諸多美好。 0
撰文/陳芛薇 / 攝影/劉子正 / 第276期2021.07 【特別報導】與病毒共存的日子 生命、生計、生活的劇變 台北林森北路巷內的夾娃娃機店,拉上封鎖線。全國疫情三級警戒後,大量休閒娛樂場所被迫關閉。病毒突破國境,改寫了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子。 0
撰文/潘美玲 / 攝影/劉子正 / 第275期2021.06 【減法時代】無用大用 農林剩廢的翻轉經濟 種植烏殼綠竹筍的竹農沈榮堂,正將放置了一年以上的竹廢料焚燒,看似棘手的農林剩廢,其實卻是有機農業、再生能源的一帖解方。 0
撰文/彭啟明 / 攝影/劉子正 / 第274期2021.05 【特別報導】正視乾旱常態化 智慧水管理的挑戰 苗栗南庄的南埔水圳自去年十月上鎖,禁止灌溉用水。全球暖化之下,區域性旱象恐將成為常態,政府須重新省思強化水資源的風險管理策略。 0
撰文/吳佳珍 / 攝影/劉子正 / 第273期2021.04 【建築台灣】打開公共空間 改變你我生活樣貌 台北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以下凹設計融合公園與捷運站,增加民眾與自然的互動。過去封閉制式的公共建築正逐漸打開大門,讓公共回歸大家。 0
撰文/潘美玲 / 攝影/劉子正 / 第273期2021.04 【減法時代】建竹未來 愈消費,愈環保 屏東以層積竹材蓋建的樣品屋。利用竹子取代木材、鋼筋,可達到低碳、減塑目的;地球未來的命運,端視我們如何將有限資源,智慧運用。 0
撰文/陳芛薇 / 攝影/劉子正 / 第271期2021.02 【建築台灣】人人住得起的未來 台灣社會住宅下一步 台中太平育賢社宅模型置於尚未完工的區域一角,八年二十萬戶社宅正如火如荼地開闢中,社宅讓抽中者安居,但龐大的居住問題仍須被重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