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楊森豪 / 攝影/劉子正 / 第237期2018.04 【篳路台灣】縱貫線鐵道 台灣南北大動脈 舊山線鐵路是縱貫線鐵道最後一段工程, 完工後台灣南北「一氣通」。一九九八年完工的鯉魚潭拱橋,改善了舊山線的瓶頸,標示著鐵路新紀元。 0
撰文/陳歆怡 / 攝影/劉子正 / 第235期2018.02 【篳路台灣】太魯閣橫貫道路風雲 從理蕃警備到觀光勝域 開鑿於大理岩峭壁上的錐麓古道,前身是日治時期警備道。俯瞰落差六百公尺的立霧溪,驚心動魄,太魯閣橫貫道路歷經百年變遷,地景壯闊。 0
撰文/金其琪 / 攝影/劉子正 / 第233期2017.12 【環境中國】單車復興在中國 共享經濟下的競爭亂象 二○一四年起,中國共享單車產業快速發展,被視為帶動城市規畫與單車文化復興的推力,然而企業之間脫序的惡性競爭也令單車「成災」。 0
撰文/陳歆怡 / 攝影/劉子正 / 第232期2017.11 【篳路台灣】從家山到里山 淡蘭古道復興大計 淡蘭古道路網聯通台北與宜蘭兩盆地,由於山脈層疊,山路須不斷越嶺。如今古道與水梯田已功成身退,卻召喚許多有志之士,重現里山精神。 1
撰文/陳歆怡 / 攝影/劉子正 / 第230期2017.09 【篳路台灣】百年官道行腳 清代全島縱橫大計 一世紀多之前,台灣長途旅行或遞送郵件、公文都靠徒步。清代官道,以府城台南為中心,從南向北延伸,牽動原漢勢力的消長,也為鞏固政權。 0
攝影/劉子正 / 最新訊息 《經典雜誌》劉子正榮獲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平面新聞攝影獎 《經典雜誌》資深攝影劉子正榮獲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平面新聞攝影獎,獲獎作品「食農教育 深溝國小學生下田收割」,透過宜蘭員山鄉孩子的照片,看見食農教育正向下扎根。 0
撰文/葉奕緯 / 攝影/劉子正 / 第229期2017.08 【匠心獨具】吹出來的玻璃藝術 家族技藝傳承八十年 徐家從日治時期開業,至今已走過八十個年頭。從大量外銷歐美,如今轉型為觀光工廠,讓民眾近距離認識這瀕臨失傳的口吹玻璃技藝。 0
撰文/陳歆怡 / 攝影/劉子正 / 第228期2017.07 【篳路台灣】金包里大路 重返步行年代 三百多年來,金包里大路曾有狩獵、迎娶、採硫、擔茶、趕牛等活動,是北台灣古道中,遺跡最豐富、保留原始路段最長的一條庶民道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