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海咪 / 攝影/劉子正 / 第298期2023.05 【零碳世代】地心溫度能發電 地熱能是新希望或假目標? 位處地震帶的台灣,地熱資源豐富,卻因過去地熱電廠的失敗案例,發展足足停滯二十年。直到二○二一年,宜蘭清水地熱園區商轉,地熱能再次被重視,不過,地熱開發仍困難重重,台灣究竟能否抓住這塊地下綠金? 0
撰文/鄒欣寧 / 攝影/劉子正 / 第296期2023.03 【台灣花樣】仙草開花 桃竹苗仙草花節 仙草,人們首先想起的是美味,誰能料到它能造就粉紫浪漫地景?從品種改良的倡議、投入與大膽嘗試,種出蔓延北台灣的原生仙草紫花奇蹟。 0
撰文/胡毋意 / 攝影/劉子正 / 第296期2023.03 【草葉集】黃藤 跨越時空生命之橋 靠山吃山,活躍山林的泰雅族人從小被教育要會編藤,野生黃藤取之不盡,九十五歲老頭目堅持編藤八十年,在他口傳下百年未遇藤橋再現。 0
撰文/李偉文 / 攝影/劉子正 / 第296期2023.03 【一方印記】馬祖南竿 難忘那段看海看山看雲的日子 馬祖有了新樣貌。南竿的刺鳥書店裡,原本架設機槍的開口,成了一片蔚藍窗景。曾在馬祖當兵的李偉文再次回到此地,遙望過去。 0
撰文/謝旺霖 / 攝影/劉子正 / 第295期2023.02 【一方印記】總是那山海的回聲 洄游花蓮 作家謝旺霖在三峽的書房中,拿著以詩人楊牧照片做的雜誌封面。花蓮讓二人生命之河交集似親人,也領著不同世代的創作文思,細水長流。 0
撰文/胡毋意 / 攝影/劉子正 / 第295期2023.02 【考古台灣】重新定義鵝鑾鼻 南岬探源四千年 鵝鑾鼻砂島到龍坑屬珊瑚礁林海岸,四千多年前一群人在此定居,享有各類豐富資源物盡其用,他們住辦分離,有穩定的儀式習俗及貝器加工技術。 0
撰文/江鵝 / 攝影/劉子正 / 第294期2023.01 【一方印記】噍吧哖的糖滋味 俗女走讀家鄉日常 《俗女養成記》作者江鵝,老家振春堂中藥行就在台南玉井街上;久居台北回望故里,兜兜轉轉大半人生,終識體內淌著「偏鄉」血。 0
撰文/王海咪 / 攝影/劉子正 / 第293期2022.12 【零碳世代】二氧化碳的歸途 抓回廢碳的回收新可能 碳匯被視作二氧化碳的倉庫,增加碳匯儼然是達成二○五○淨零目標的必要手段,微藻養殖、種樹植林、人工固碳,都是增加碳匯的途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