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裴凡強 / 攝影/安培淂 / 第169期2012.08 【島嶼島語】澎湖 陽與洋 夏季的太陽與海洋,揭開了澎湖觀光與漁業的慶典,為豔陽沙灘,遊客熙來攘往,為漁獲水產,漁民撒網出航,當夏季的尾聲來臨前,澎湖要思考如何讓慶典延續。 0
撰文/居芮筠 / 攝影/安培淂 / 第168期2012.07 【文明密碼】突圍與出路 重整公共運輸 捷運線持續延伸,公車和行人交雜, 一幅台灣公共運輸縮影,道出交通系統仍待統籌規畫。整合既有運輸資源,無疑是永續發展的重要指標。 0
撰文/居芮筠 / 攝影/安培淂 / 第167期2012.06 【文明密碼】難行仍行 邁向理想環境的交通規畫 台灣人口甚眾, 道路空間有限,如何讓人車共存,完成安全的旅次,並在以車為主的交通思維裡,恢復長期壓縮的人行空間,值得你我探究。 4
撰文/裴凡強 / 攝影/安培淂 / 第166期2012.05 【島嶼島語】北方三島 魚與餘 花瓶嶼、棉花嶼及彭佳嶼,是基隆外海三座火山島,孤懸海外的它們被合稱北方三島,讓這北台灣的重要漁場生態永續,是重要的議題。 2
撰文/居芮筠 / 攝影/安培淂 / 第165期2012.04 【文明密碼】衣世代 衣覺醒 穿透服飾的消費文化 三十二支寶特瓶可做一件刷毛外套。解決一種廢棄物之時,卻遺漏了另一項氾濫的商品,衣服從蔽體到時尚,是需要或想要,成了現代人的申論題。 0
撰文/陳世慧 / 攝影/安培淂 / 第164期2012.03 【環保人 回收物】一個工程師的環保行動 說你所做,做你所說 退休後成為環保解說志工的陳哲霖,為力行減碳,改以百元二手腳踏車代步,秉持說到做到的理念,如今陳哲霖的宣導足跡,已遠布海內外。 0
撰文/陳世慧 / 攝影/安培淂 / 第164期2012.03 【環保人 回收物】鐵鋁罐回收 回收不夠,還要減量! 包裝漂亮的鐵、鋁罐飲料,解身體的渴,也帶給消費者心理上的滿足,但若知它們的原料來自礦產,挖了就沒有,還會製造大量碳足跡,除了回收外,降低使用量,才是斧底抽薪之舉。 1
撰文/林韋萱 / 攝影/安培淂 / 第163期2012.02 【實驗傳奇】救命任務 抗蛇毒血清的旅程 利用蛇鉤捕捉毒蛇及採集蛇毒,是製造抗蛇毒血清的第一步。救命血清,緩和了人蛇之間的敵對關係,讓毒蛇由威脅變成資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