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書共分成「醫生與病人、家屬」、「醫師的培育與人文教育」及「醫者的自省與生老病死的沉思」三大主題,作者以「醫生」、「醫師」、「醫者」不同的稱謂區別,以多元角度深切思考人生價值及老、病、死等嚴肅議題,與讀者討論當前醫療環境的困境、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期能重建醫病關係的和諧文化。
因罹患小兒麻痺,影響手部功能,積極樂觀的劉銘透過口說,利用行動裝置的語音輸入功能,將生命的感受化為動人文字,以「說書」的方式寫作,分享混障綜藝團巡迴演出時的故事、當素人演員的拍戲心路歷程,以及對家人的愛。
身為常要陪伴病人面對生命無常的腫瘤科專家,不論是以往的病房裡,還是現在的大學校園中,台北醫學大學閻雲校長從未停止對生命的關懷與省思,以感性且細膩的觀察,娓娓道來生命的各種樣貌。
「用菩薩心愛自己的孩子,用父母心愛別人的孩子。」這是證嚴法師對慈誠爸爸、懿德媽媽的付託,期許他們每個月到慈大附中關懷學生,陪伴他們走過青春年少的歡樂、煩惱和蛻變。這段沒有血緣的親子關係,帶給孩子如父母、如兄長又像朋友般的愛……
本書闡述菩薩道方便法與真實法的交互巧妙運用,為作者從企業家轉變成全職志工二十年後,首次以「法味」的文辭寫作,收錄許多跟隨證嚴上人行腳記錄與心得,期許人人「佛入我心,法入我行」,最終能捨方便取正直而走入真實之道。
國際知名血液腫瘤醫學權威、前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伍焜玉於偏遠的澎湖西嶼坪度過童年,在美國艱困的發展環境中奮鬥,三十三歲發明劃時代的測量血小板「伍氏方法」,被稱為血小板先生。他在血液、阿斯匹靈、前列腺素、幹細胞和癌症的成就聲蜚國際,功成名就後毅然放下尊崇地位,為台灣的生物醫學研究做出重大貢獻。他勇往直前地突破一個又一個迂迴曲折的人生困境,實現他所掌握的生命核心價值,讓夢想乘著基因的翅膀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