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93期2006.04 肯亞饑荒
二○○五年八月卡崔娜風災的救災反應,讓世人傻眼,種族歧視被視為救災不力的一個主因。紐奧良這一個碗狀的大城,經過災難的淘洗後,吟唱的將是重生再起的和諧樂曲?抑或搖擺的爵士悲歌?
肯亞塔卡巴村民湧向大貯水槽取水,葉落樹枯牲畜死,八十公升的水要讓一家十口用十天。長久的乾旱、饑荒、內戰與食物分配不均,讓這飽經患難的大地仍舊深陷懸宕與無解的苦難中。
高樓林立的大阪,乍看之下與東京無二,鏡頭難以捕捉這個城市獨特的商都氣質。今日的大阪以搞笑文化與美食聞名,有誰記得,大阪曾是日本政治、經濟與文化的中心?
一八九五年,三百萬台灣人被迫臣服於太陽旗下,這趟政治苦旅卻讓福爾摩沙加速與西方文明接軌的腳步,台灣社會捱過乙未年的戰亂流離,以嶄新的面貌迎向摩登的二十世紀。
一名放牧的肯亞婦女剛從遠處取水回來,心中不禁發愁:桶子裏有限的水尚不夠人飲用,遑論瘦弱的羊群。許多日趨嚴重的乾旱地區,牛羊大量死去,連最耐旱的駱駝也相繼倒下。在這個家畜數目象徵財富的地域,已陸續有越來越多人無以為繼地離鄉背井,展開不知歸期的尋水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