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胡毋意 / 攝影/鄭映航 / 第302期2023.09 【自然寫真】蝴蝶 南島黃裳歸鄉路 因開路和商業採集當標本的壓力,台灣黃裳鳳蝶一度不見了,被列名保育類。花了十五年時間,從尋找幼蟲食草港口馬兜鈴開始,才喚回牠身影。 0
撰文/胡毋意 / 攝影/鄭映航 / 第302期2023.09 【匠心獨具】王的司傅們 赤心巧手國寶船 七十歲的蔡文化是小琉球人,東港木造王船首批師傅,已建造十四艘、歷四十餘年。東港王船是唯一實體打造一比一的古船,三年一科迎王送瘟 0
撰文/胡毋意 / 攝影/鄭映航 / 第300期2023.07 【考古台灣】卑南聚落 一個五千年前的繁盛時代 卑南遺址是台灣最古老最大規模的史前聚落,他們種植栽培稻、愛用石器、善於雕刻玉飾,也懂得將巨石鑽洞綁繩滾木頭,沿河床拉到平地。 0
撰文/胡毋意 / 攝影/鄭映航 / 第299期2023.06 【自然寫真】蝙蝠 看守黑夜的精靈們 蝙蝠是最小型、唯一會飛的哺乳類,在暗夜中展翼飛行的是台灣特有亞種葉鼻蝠,看清楚了嗎,牠緊抱著五六月出生、哺乳中的幼蝠,母蝠一年一胎,秋天受孕隔年生育,九月份幼蝠才學單飛。 0
撰文/胡毋意 / 攝影/鄭映航 / 第298期2023.05 【考古台灣】南科考古進行式 從海洋走向山林 超過十五年,台灣西部最大規模的南科考古發掘還在進行中。三寶埤最新出土生態遺留,獸骨中鹿骸占77%,來自遠古,台灣梅花鹿(特有亞種)與人類共生於山丘平原間,被食肉被謀皮(荷屬時代一年十五萬張),一九六九年曾絕跡…… 0
撰文/王海咪 / 攝影/鄭映航 / 第295期2023.02 【零碳世代】還給天空一抹藍 減煤增氣,我們做了什麼? 鵝鑾鼻砂島到龍坑屬珊瑚礁林海岸,四千多年前一群人在此定居,享有各類豐富資源物盡其用,他們住辦分離,有穩定的儀式習俗及貝器加工技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