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楊森豪 / 攝影/顏松柏 / 第245期2018.12 【閱讀地圖】勘地劃界 空間決策的場域 一八八九年新竹縣、苗栗縣透過場勘後,協議以溪流為雙方縣界,地方官府雖無法繪製準確地圖,卻仍在山水式地圖中標示了雙方認可的紅色界線。 0
撰文/楊森豪 / 攝影/顏松柏 / 第243期2018.10 【閱讀地圖】輿地之圖 細緻精美的官方古地圖 一八八九年苗栗大湖的地圖,由霧峰林家林朝棟部屬梁成柟清查而成。在劉銘傳開山撫番政策下,軍事駐守與外國洋行搜購大湖樟腦運往國際。 0
撰文/楊森豪 / 攝影/劉子正 / 第243期2018.10 【人樹之間】 行道樹 打造都市美感與新生態 行道樹、公園與綠地在台灣都市中比例偏低,僅能有「功能性」用途,除了遮蔭、防風、隔絕噪音、休閒遊憩之用外,行道樹更可扮演多樣的角色。 0
撰文/楊森豪 / 攝影/顏松柏 / 第241期2018.08 【閱讀地圖】風生水起 自然地景的觀察與詮釋 風水, 是考察自然環境的規律。一八七九年的地圖,畫著對苑裡坑的地形環境認知。透過山脈及溪水的環繞包覆,成為「風水寶地」。 0
撰文/楊森豪 / 攝影/顏松柏 / 第240期2018.07 【閱讀地圖】田庄望水 埤塘、水圳、河流與傳統農村 水,是農村中最重要的資源。這張一八八九年的古地圖,標示了湖口和興庄的先人們如何克服台地上的微地形,透過埤塘灌溉當地。 0
撰文/楊森豪 / 攝影/顏松柏 / 第239期2018.06 【閱讀地圖】從常民地圖再看地方歷史 凝視老台灣地景 地圖是資訊與藝術的雙重結合,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透過旋轉羅盤似的鹹菜甕圓形古地圖來標定周遭聚落、山脈,是先人使用地圖的方式。今日閱讀古地圖的內容,在欣賞手工繪畫之外,還要細細的「讀地圖」,更可結合空拍機拍攝科技,重現先人的鳥瞰視角。 0
撰文/楊森豪 / 攝影/劉子正 / 第237期2018.04 【篳路台灣】縱貫線鐵道 台灣南北大動脈 舊山線鐵路是縱貫線鐵道最後一段工程, 完工後台灣南北「一氣通」。一九九八年完工的鯉魚潭拱橋,改善了舊山線的瓶頸,標示著鐵路新紀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