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第237期2018.04 《經典雜誌》第237期精彩內容 羅興亞難民孩童正等待糧食配給。近年來緬甸若開人和羅興亞人衝突加劇,二○一六年緬甸軍警展開大規模迫害,大量羅興亞人逃至鄰國尋求庇護。難民危機已引起國際關注,背後的因素亦需要被探討:二戰時日軍入侵英屬緬甸,羅興亞人和若開人對支持英國或日本的立場不同,種下了今日衝突的遠因。如何化解新仇舊恨,考驗雙方的智慧。 0
撰文/楊智強 / 攝影/Junhee Jang / 第237期2018.04 【深入現場】被連根拔除的民族 一個羅興亞家族的真實故事 二○一七年,緬甸若開邦的羅興亞人遭軍警迫害,情況近乎種族清洗,大量民眾湧入鄰國孟加拉的難民營,等待來自各國的人道救援。 0
撰文/黃佳琳 / 攝影/李明忠 / 第237期2018.04 【海洋台灣】被低估的墾丁生態寶藏 墾丁船帆石水下洞穴,魚苗點點,生機盎然。面對觀光「雪崩」,業者苦求復甦解藥,但除了水上遊樂活動,更應該看到墾丁的生態資源。 0
撰文/楊森豪 / 攝影/劉子正 / 第237期2018.04 【篳路台灣】縱貫線鐵道 台灣南北大動脈 舊山線鐵路是縱貫線鐵道最後一段工程, 完工後台灣南北「一氣通」。一九九八年完工的鯉魚潭拱橋,改善了舊山線的瓶頸,標示著鐵路新紀元。 0
撰文/金峰 Justin Jin / 攝影/金峰 Justin Jin / 第237期2018.04 【中國視窗】貴州侗族 母親愛的成年禮 侗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定居在貴州、廣西和湖南的交界山區,即使普遍貧窮,但侗族母親仍透過親手編織的服飾,悄悄地傳遞對女兒的愛。 0
撰文/賴英錡 / 攝影/安培淂 / 第237期2018.04 【匠心獨具】發現蓪草之美 守護百年紙工藝文化 真假難辨的水仙花,從花蕊、花瓣到花萼, 皆由蓪草所製成,然雖以草之名,卻實為灌木。蓪草曾廣泛作為勞作原料,是上一代人的兒時記趣。 0
撰文/潘美玲 / 攝影/楊子磊 / 第237期2018.04 【茶知錄】馬祖茶 戰地飄茶香 邱垂旺與妻子林佳惠在臨海茶園採茶。從台灣移住馬祖的新住民,以一股不服輸的傻氣,打破地理環境限制,在海島旱地種出特色茶香。 0
圖片/張皓然 / 圖片/黑潮海洋文化基金會 / 撰文/廖鴻基 / 第237期2018.04 【經典書摘】黑潮漂流 沉浮於海天之際 作家廖鴻基長年關注海洋議題,著作等身。本次他和團隊夥伴執行「黑潮一○一漂流計畫」,以無動力的竹筏從花蓮漂至宜蘭,訴說大海的故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