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黃世澤 / 第254期2019.09 【編者的話】254 從九二一地震之後,台灣依然陸續受到好幾場大地震的侵襲,近幾年的花蓮地震與台南地震,傾倒毀損的大樓影像更是勾起了大家心中的恐懼與疑惑,當年九二一震出的種種建築強度問題,如今是否已經獲得改善或解決,而我們的家又能否承受得起下一場大地震,如果再來一場九二一,我們準備好了嗎? 0
撰文/釋證嚴 / 第254期2019.09 【經典人生】人生無常,付出如常 佛陀教育我們行菩薩道,菩薩並非在寺廟等著信徒膜拜,而是一股精神理念,要大家面向人間、為人群付出;人心原來就有一分善念,這分人性之愛,可以不分對方是否為自己的親友,同樣都是平等的人,皆以一分善念互動。慈濟人走入人群落實社區付出,啟發帶動許多人,臺灣的愛,真的很大。 0
撰文/王思熙 / 第254期2019.09 【經典札記】大哉問與大哉答 價值,不局限於一般物質買賣的有形對價關係,更多的是無形的,但卻有溫度的愛與關懷,此建立在能心安,無怨無悔,無所求地為天下和諧、為弱勢蒼生付出的慈悲與心意上。 0
撰文/黃佳琳 / 攝影/陳玟樺 / 第252期2019.07 【海洋台灣】 蘭嶼 守護達悟海洋文化 巨大海扇與繽紛軟珊瑚交織,成群玻璃魚環繞其中,令人目眩神迷,八代灣沉船經過三十多年歲月洗禮,現已成為海洋生物的家。 0
撰文/黃子珊 / 攝影/安培淂 / 第252期2019.07 【特別報導】馬來西亞土生華人 赤道上的多元薈萃 數百年前,南來的中國人與本地女子通婚,開展「土生華人」枝葉,他們多元混雜的生活方式,已成為這個赤道國度珍貴的文化遺產。 0
撰文/陳芛薇 / 攝影/劉子正 / 第252期2019.07 【建築台灣】想望的社會住宅 構築都市公共居住願景 懸在空中的跑道是台北興隆公宅的設施,別具巧思的建築為台灣公共住宅開啟新頁,除了提供棲身之所,同時也引入社造、醫療、社福等資源。 0
撰文/湯琇婷 / 攝影/安培淂 / 第252期2019.07 【動物人間】動物大體老師 標本延續生命的價值 標本,是貨真價實的生命,因而成為記錄自然史至關重要的證據。二○○四年在雲林擱淺的抹香鯨,經王建平教授之手以骨骼標本的姿態長存於世。 0